
(1).清明嚴肅。《南史·江革傳》:“﹝ 江革 ﹞為政明肅,豪強憚之。” 清 薛福成 《通籌南洋各島添設領事官保護華民疏》:“惟其政令不甚明肅,呼應不甚靈通,洋官往往徵取無藝,僑寓之西人又侵侮 華 民。”
(2).明快而整嚴。 宋 蘇轍 《進論·商論》:“ 商 人之詩駿發而嚴厲,其書簡潔而明肅。”
(3). 唐明皇 、 唐肅宗 的并稱。 明 葉子奇 《草木子·談薮》:“人徒知 李 杜 為詩人而已矣,而不知其行之高、識之卓也。 杜甫 能知君,故陷賊能自拔,而從 明 肅 於搶攘之中也; 李白 能知人,故陷賊而有救,以能知 郭汾陽 於卒伍之中也。”
“明肅”是由“明”與“肅”構成的合成詞。根據漢語詞義演變規律及構詞法分析,“明”本義為日月之光,引申為光明、明智、顯赫之意;“肅”原指恭敬嚴謹的态度,《說文解字》釋為“持事振敬”,後延伸出莊重、嚴整等内涵。
二字組合後,“明肅”在曆代文獻中主要有三重含義: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曆史文獻研究與文學創作領域。權威典籍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第5版第876頁)及《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18年版)。
“明肅”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治理政務或為人處事時清明公正且莊重威嚴。例如:
指詩文或著作簡潔明快、結構嚴謹。例如:
代指唐玄宗(明皇)與唐肅宗父子。例如:
提示:以上釋義綜合了古代文獻及近現代解析,具體使用需結合語境。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考據,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對應、2)。
薆薆案兵束甲剝剖剝琢比類博臨抄刼祠竈存録村業擋調耽翫斷毀犯罰訪投風電敷菑隔遠官實故惡鬼雀悍堅诃察紅勒混子迦布德迦蛟布階寵介行譏笑角抵隊康功誇靡朗清醪醴了帳立然鳴铎南緯拍花攀禽類漂鹵評述淇洹奇礓石沁人心肺佉盧虱咤散水上梓拾沒史無前例爽約肆宅邃寂讨命鐵杵成針微博五更頭饷物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