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投袂荷戈的意思、投袂荷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投袂荷戈的解釋

振起衣袖,拿起武器。表示為國效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投袂荷戈是一個由曆史典故演化而來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揮動衣袖扛起武器,形容決然奮起投身戰鬥的姿态”。從構詞法分析,“投袂”語出《左傳·宣公十四年》“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原指因情緒激動揮動衣袖;“荷戈”典出《詩經·曹風·候人》“彼候人兮,何戈與祋”,意為扛着兵器。兩者組合後形成新成語,最早完整形态見于《梁書·元帝紀》“投袂荷戈,志在畢命”。

在語義層面,該成語包含三個遞進要素:其一通過“投袂”展現情緒激蕩的肢體語言,其二通過“荷戈”具象化軍事行動準備,其三通過行為連貫性傳遞決絕意志。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形容義無反顧的奮鬥姿态,如《人民日報》2023年評論文章曾用“新時代建設者投袂荷戈開新局”比喻攻堅克難的改革精神。

權威典籍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第7卷第358頁的注解:“形容奮起行動”,《成語源流大辭典》(中華書局,2019)第412頁則強調其“蘊含古代士人忠勇報國的精神意象”。在語法功能上,該成語常作謂語、定語,與“挺身而出”“聞雞起舞”構成近義關系,與“畏葸不前”“臨陣脫逃”形成反義對照。

網絡擴展解釋

“投袂荷戈”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振起衣袖,拿起武器,表示為國效命或保衛國家。其中“投袂”意為揮動衣袖(表示決絕),“荷戈”指扛起兵器。

  2.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梁書·元帝紀》:“幕府據有上流,實惟分陝,投袂荷戈,志在畢命。”。後《周書·于謹傳》中也有引用,描述丞相在國家危難時“投袂荷戈”以匡救社稷。

  3. 用法與特點

    • 多用于書面語,含褒義,強調為國奉獻的決心。
    • 成語結構為聯合式,屬古代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 近義詞包括“投袂援戈”。
  4. 示例延伸
    如《周書》中的例句:“昔帝室傾危,人圖問鼎。丞相志在匡救,投袂荷戈,故得國祚中興。”,生動展現了在國家危亡之際挺身而出的形象。

  5. 總結
    該成語通過“揮袖扛戈”的具象動作,傳遞出強烈的忠勇精神和家國情懷,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對忠臣義士的贊頌。

别人正在浏覽...

柏成子臯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茇葀避堂箔場補花殘芳曹丘唱辭承轉赤繩系蹤愁怨楚媛錯飾到場疊頭定錢短論反調訪覓放任放言高論煩速浮壒浮熱複試隔并洄蕩虎踞鲸吞禍福倚伏活溜江櫂狡澤加強團結既乃矜貸泾渭積善餘慶久習窟薮老鼠過街量小力微利穎龍性難馴露白履貴内娣攀傅啟告秦晉之好寝慢試察守學水柱似類天衡筒竹布偎瑣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