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既乃的意思、既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既乃的解釋

猶于是。 漢 張衡 《西京賦》:“既乃珍臺蹇産以極壯,墱道邐倚以正東。” 金 王若虛 《門山縣吏隱堂記》:“客或問焉,每患其無以對也,既乃易之為‘吏隱’。” 明 李東陽 《明故封大安人舒氏墓志銘》:“ 仲律 戚戚強答語,殊不釋,既乃言曰:吾母之葬,不可無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既乃”是古漢語中常見的連詞性短語,其含義和用法可概括如下:

一、基本解釋

“既乃”表示時間或邏輯上的承接關系,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于是」「然後」,用于描述前一事件完成後引發後續動作。例如漢代張衡《西京賦》中“既乃珍臺蹇産以極壯”,意為“于是建造高聳壯麗的珍台”。

二、典型用法特征

  1. 時序承接:多出現于叙述文體,如《明故封大安人舒氏墓志銘》載:“既乃言曰:吾母之葬,不可無銘”,表示對話發生的背景鋪墊。
  2. 因果關聯:暗含前因後果邏輯,如金代王若虛在解釋建築命名緣由時,用“既乃易之為‘吏隱’”表達更名決定。

三、現代應用

該詞現已極少用于日常語境,主要見于古籍研究、文言文閱讀等專業領域。當代文獻中若需表達類似含義,通常采用「于是」「隨後」等現代連詞替代。

四、辨析要點

需注意與「既而」的細微差異——「既乃」側重動作的主動銜接,而「既而」更強調時間推移後的自然結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既乃

既乃(jì nǎi)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即是”、“正是”等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既乃的拆分部首是日字旁(日字旁有丶、“㇑”、“7”三種形式),由它的上部分所組成;既乃的總筆畫數為5畫。

來源

既乃的來源較為複雜,它是一個合體字,由“旡(jì)”和“奈(nài)”兩個字組合而成。旡原本是表示“百裡”或“彼”,在古代用作代詞,而奈是用來輔助表示動作的副詞。合體後的“既乃”用作連詞時,表示“既然”、“由于”等含義。

繁體

既乃的繁體字為「旣乃」(jì nǎi)。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既乃在古代可能會以「旣ᄂ乃」的形式出現,其中「ᄂ」表示筆畫數為1的點,相當於現在的丶符號。

例句

1. 這件事既乃實事所迫,我不得不做出決定。

2. 既乃他做了錯事,他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組詞

既乃沒有常見的組詞。

近義詞

既然、既是

反義詞

非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