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殘芳的意思、殘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殘芳的解釋

猶殘花。 唐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殘芳悲鶗鴂,暮節感茱萸。” 宋 歐陽修 《寄劉都官》詩:“繞亭黃6*菊同君種,獨對殘芳醉不成。” 元 石德玉 《紫雲庭》第四折:“輕踏踐殘芳。”參見“ 殘花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殘芳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殘芳是漢語中一個富有詩意的複合詞,由“殘”與“芳”二字組合而成,常用于描繪暮春時節或凋零狀态的花卉,引申為事物衰微時的餘韻。以下從詞典釋義、語源及文學意象角度分述:


一、詞典釋義

  1. 字面含義

    • 殘:指殘缺、剩餘,如《說文解字》釋“殘,賊也”(本義為傷害,後引申為殘餘)。
    • 芳:指花草香氣,亦代指花卉,如《廣雅》注“芳,草香也”。

      合稱“殘芳”,即凋謝未盡的花卉或殘留的香氣,強調繁華過後的餘存狀态。

  2. 引申義

    比喻美好事物即将消逝時的痕迹,如青春遲暮、盛世尾聲,隱含惋惜與留戀之情。

    例: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殘芳悲鶗鴂,暮節感茱萸。”以“殘芳”喻春逝之景。


二、語源與文學意象

  1. 古典詩詞中的意象

    • 象征時序流轉:多與“暮春”“晚秋”關聯,如宋代梅堯臣《依韻和希深遊府學》中“東堂石榴下,夜飲曉還歸。殘芳不入眼,愛此嘉樹肥。”
    • 寄托人生感慨:如李商隱《晚晴》借“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暗合“殘芳”之寂美哲思。
  2. 文化内涵

    承載中國文學“傷春悲秋”傳統,體現對短暫之美的審美觀照,契合道家“物衰而美”的哲學意境。


三、權威參考釋義


四、近義詞辨析

詞彙 核心差異 例句
殘英 側重花瓣零落 周邦彥《六丑》“殘英小、強簪巾帻”
餘香 強調香氣留存 陸遊《蔔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落紅 直指凋落之花,色彩意象更強 龔自珍《己亥雜詩》“落紅不是無情物”

五、經典用例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
  2. 張揖《廣雅疏證》,中華書局,1983.
  3.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

網絡擴展解釋

“殘芳”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字面及引申義兩個層面解析,具體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指“凋謝後殘留的花朵”或“暮春時節尚未凋零的花”。

    • 出處:最早見于唐代白居易的《東南行一百韻》詩句“殘芳悲鶗鴂,暮節感茱萸”,宋代歐陽修《寄劉都官》中也有“獨對殘芳醉不成”的描寫。
  2. 發音與注音

    • 拼音:cán fāng
    • 注音:ㄘㄢˊ ㄈㄤ

二、引申含義

  1. 象征意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成語,比喻雖已逝去但仍有餘韻的人、事或影響力。例如:
    • 可用于形容過世名人、衰落藝術家的精神留存,或企業輝煌後的文化影響。
    • 典故:相傳曹丕曾用“殘芳”贊譽張華才華的餘韻(需注意此說法的來源權威性較低)。

三、使用示例


四、相關辨析


“殘芳”一詞以自然意象承載情感,既可寫實描繪暮春花謝,亦可抽象表達對逝去之美的惋歎。其權威解釋以“殘花”為主,引申義多見于文學化表達,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典故,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半就業觱篥並轡岔道口昌都縣谌杵饬備沖飇此外村眉大和上犢鼻騧犯卯粉鼻兒風條風雨漂搖膚俗丱發關木顧顧徽言扈解箕風畢雨疾呼驚覺撧耳揉腮拒理連綿不絕陵憤騾夫麻粒孟子麋鹿遊尼首鷗盟盼切樸儒鈚箭騎青竹棋手求伸棋響啬夫蛇脊眡聽屬婁竦傑逃名填膺跳蹬條桑退還玩愛無叫喚鄉賢巷野閑衣小節目霄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