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虎踞鲸吞的意思、虎踞鲸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虎踞鲸吞的解釋

比喻豪強割據和相互兼并。《三國演義》第四九回:“諸将皆來動問,盡皆愕然相顧曰:‘ 江 北百萬之衆,虎踞鲸吞。不争都督如此,倘 曹 兵一至,如之奈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虎踞鲸吞”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比喻豪強割據勢力或相互兼并的激烈态勢,形容強者以壓倒性姿态占據或吞噬資源、領土等。其中,“虎踞”指像猛虎般盤踞一方,象征穩固的割據;“鲸吞”則如鲸魚吞食般迅速且徹底,強調大規模的吞并。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原文為:“江北百萬之衆,虎踞鲸吞。不争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此處用于形容曹操軍隊的龐大威脅,既顯其割據之穩固,又暗含吞并江東的野心。

三、用法與特點

  1. 詞性:中性成語,無明确褒貶。
  2. 結構:聯合式,可作賓語、定語,多用于描述曆史或政治局勢。
  3. 語境:常見于形容軍事對峙、政權争奪或商業競争中的強勢方。

四、例句參考

  1. 曆史場景:“鲲鵬天生能上天入海,海中化鲲,虎踞鲸吞,方圓萬裡皆在吸噬之下入鲲腹。”(《虎踞鲸吞》造句示例)
  2. 現代引申:“每個朝代都經曆了一場場的虎踞鲸吞。”(比喻權力更疊中的兼并現象)

提示

此成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分析中。如需更詳細典故背景,可參考《三國演義》原著或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虎踞鲸吞是什麼意思?

虎踞鲸吞是一個成語,比喻某個勢力或個人強大到可以霸占别人的地盤并吞并他們的財富、權力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虍(部首:虍,一筆),跼(部首:足,八筆),鲸(部首:魚,十六筆),吞(部首:口,五筆)。

來源和繁體

虎踞鲸吞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易外傳》中的一句話:“九四虎踞鲸吞無咎。”繁體字為「虎踞鯨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虎踞鲸吞的漢字寫作「虍軀鯨吞」。

例句

這個強國一直以來都虎踞鲸吞,控制着周邊國家的經濟。

組詞

虎将,鲸吞,千虎,虎口餘生,腹有虎皮。

近義詞

一統天下,掌控局勢。

反義詞

望洋興歎,力不從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