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統緒的意思、統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統緒的解釋

(1).頭緒;系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附會》:“若統緒失宗,辭味必亂。” 明 宋濂 《麗水黃府君墓志銘》:“習‘五經’約知其説,尤深於《易》,旁通諸家言,目别彙分,鹹得其統緒。” 清 恽敬 《姚江學案書後一》:“若夫守陳腐之言,循迂僻之行,耳不聞先儒千百年之統緒,目不見士大夫四海之淵源。”

(2).指皇室世系。 宋 司馬光 《太子太保龐公墓志銘》:“公上言,比者陛下皇子繼天,宮坊虛位,立嗣之義,禮有明文,願陛下深思祖宗統緒之重,歷選宗室宜為嗣者。”《明史·懷獻太子見濟傳》:“陛下膺天明命,中興邦家,統緒之傳,宜歸聖子。”《清史稿·後妃傳·孝欽顯皇後》:“将來慎選元良,纘承統緒,其繼大統者為 穆宗 嗣子。”

(3).泛指宗族系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亂離二則》:“我無子,将以汝繼統緒,肯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統緒是漢語複合詞,由“統”(系統、一脈相承)和“緒”(頭緒、開端)組合而成,主要表示系統性的傳承脈絡或連續不斷的體系。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權威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傳承體系

    指事物(尤指宗族、學派、朝代)前後相繼的系統脈絡。

    例:《漢語大詞典》 釋為“系統;世系”,強調曆史或文化的連續性,如“皇統之緒”指帝王世系的傳承。

    《辭源》 補充其含“統理端緒”之義,突出條理性與連貫性。

  2. 綱領與頭緒

    引申為統領全局的綱領或事物的核心脈絡。

    例: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以“統緒”指學術思想的傳承體系,如“辨章學術,考鏡源流,非深明于道術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與此。後世部次甲乙,紀錄經史者,代有其人,而求能推闡大義,條别學術異同,使人由委溯源,以想見于墳籍之初者,千百之中,不十一焉”。


二、引申與用法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義:“系統;世系。”

    鍊接示例(需替換為有效鍊接)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釋義:“統理端緒。指事物的系統。”

  3. 章學誠《文史通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學術傳承的理論框架參考。

  4. 《宋史·禮志》(中華書局二十四史點校本)

    曆史正統性表述的文獻依據。


注:因古籍文獻的權威版本鍊接需對應出版社官網或學術數據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此處未直接提供。建議讀者通過圖書館或權威學術平台獲取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統緒”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頭緒或系統
    指事物發展的脈絡或邏輯體系。例如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附會》中提到“若統緒失宗,辭味必亂”,強調文章需有清晰的邏輯框架;明代宋濂也用“目别彙分,鹹得其統緒”形容學術體系的條理性。

  2. 皇室世系
    特指皇族的傳承譜系。宋代司馬光在《太子太保龐公墓志銘》中提及“祖宗統緒之重”,強調皇位繼承的合法性;《明史》中也有“統緒之傳,宜歸聖子”的記載。

  3. 宗族系統
    泛指家族血脈的延續和譜系。清代恽敬在《姚江學案書後一》中以“耳不聞先儒千百年之統緒”暗喻宗族文化的傳承。

二、應用示例

三、相關成語

與“統”相關的成語包括“創業垂統”“統籌兼顧”等,多用于描述系統性的規劃或傳承(參考的關聯信息)。

“統緒”既可指抽象的系統脈絡,也可具體指向皇室或宗族的世系傳承。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常見于曆史、文學及政治領域。

别人正在浏覽...

卬然阿侬佳百嶂犇骛壁道别路常數超等鏓硐竄竊誕布道邊鬥祿翻供黼黻福利拂意隔絕國庠紅花草環列胡說白道互體京八寸金人之緘矜牙舞爪蹶撒曠闊闾閻醫工明慎内陷釀秫鎳鉻絲牛不老蚍蜉堞牽牛夫樵漢輕舒棋子面群紀曲私冉季人國任算日新月着三親山崩水竭蛇含石飾垢掩疵試練壽誕手寫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送貨湯羅讨本提心吊膽讬迹惟一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