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本的意思、讨本的詳細解釋
讨本的解釋
探讨本源。 唐 張說 《贈太尉裴公神道碑》:“公志堅慮精,神勇識澈,藝必讨本,學皆覩奧。”
詞語分解
- 讨的解釋 讨 (討) ǎ 查究,處治:檢讨。 征伐,發動攻擊:讨伐。聲讨(宣布罪行而加以抨擊)。 研究,推求:研讨。探讨。 索取:讨還(俷 )。 求,請求:讨教(刼 )。讨饒。 惹:讨厭。讨人喜歡。 娶:讨老婆
- 本的解釋 本 ě 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藥)。無本之木。 事物的根源,與“末”相對:本末(頭尾;始終)。根本(根源;徹底;本質上)。 草的莖,樹的幹:草本植物。 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體。 原來:本來。本領。
網絡擴展解釋
“讨本”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1.核心釋義
“讨本”指探讨事物的本源或根本,強調深入分析問題的根源或核心原理。例如:
- 在學術研究中,“讨本”常用于指對理論或現象的深層探究()。
- 唐代張說《贈太尉裴公神道碑》中“藝必讨本,學皆覩奧”即用此意,指學問需追溯本源()。
2.現代擴展含義
部分低權威性來源提到,“讨本”在口語中可能衍生出“追讨本錢”的含義,指向他人索要原本借出的錢財()。但此用法未被權威典籍收錄,可能屬于非正式或地域性表達。
3.應用場景
- 學術領域:如“探讨本地網絡改造方法”()或分析國際事件的影響()。
- 古文引用:常見于文獻研究中,強調對學問根源的重視()。
4.注意事項
- 權威性差異:高權威性來源(如、4)均以“探讨本源”為唯一解釋,而“追讨本錢”僅見于低權威性網頁(如),需謹慎使用。
- 語境區分:若涉及經濟糾紛等場景,建議優先使用“追讨本金”等更明确的表述,避免歧義。
如需進一步驗證古籍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讨本的意思
“讨本”可以指讨論、讨論的書本或資料、認真研究的書籍等含義。
部首和筆畫
“讨本”的部首是言,并且它包含了10個筆畫。
來源
“讨本”一詞是由“讨”和“本”兩個漢字組成。
繁體
“讨本”在繁體中寫作「討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讨本的寫法是稍有不同的。它寫作「討栟」,其中「栟」是木制的架子,用來存放書籍。
例句
1. 這本書是一本讨本,適合研究者使用。
2. 我們明天開會讨論這個問題,你可以帶上一些讨本。
組詞
相關的組詞有:讨論、讨價還價、讨好、讨教、讨厭、刨本等。
近義詞
近義詞有:暢談、交流、商談、議論等。
反義詞
反義詞有:沉默、閉口、保守、隱藏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