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蛇含石的意思、蛇含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蛇含石的解釋

亦省作“ 蛇含 ”。即蛇黃。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四·蛇黃》:“蛇黃生腹中,正如牛黃之意。世人因其難得,遂以蛇含石代之,以其同出於蛇故爾……蛇含自是一種石,雲蛇入蟄時,含土一塊,起蟄時化作黃石,不稽之言也。”參見“ 蛇黃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蛇含石”的詳細解釋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本定義與别名

蛇含石是一種礦物,主要成分為褐鐵礦的結核,又稱“蛇黃”。古人誤認為它是蛇腹中的産物或蛇蟄伏時口含之物,因而得名。

二、礦物學特征

  1. 性狀
    外形呈類圓球形或不規則形,表面粗糙,顔色為褐黃色或褐色,斷面可見放射狀或同心環層紋,外層為褐鐵礦(褐色),内層可能保留黃鐵礦的金屬光澤。
  2. 化學成分
    外層為含水的三氧化二鐵(褐鐵礦),内層可能含硫化鐵(黃鐵礦),常夾雜砂石、黏土等雜質。

三、藥用價值

  1. 性味歸經
    味甘、性寒,歸心包經和肝經。
  2. 功效與主治
    中醫用以安神鎮驚、止血定痛,主治心悸驚痫、胃痛、腸風血痢、癰瘡腫毒等症。
  3. 炮制方法
    需洗淨後砸碎,古法記載需“燒赤醋淬,研末使用”(《日華子本草》)。

四、文化釋義

在成語中,“蛇含石”比喻表面溫和、内心陰險的性情。但此含義較少見于傳統文獻,更多為現代引申義。

附注

蛇含石與“蛇黃”常被混用,但明代李時珍指出兩者實為不同礦物,僅因來源相似而被替代使用。需注意藥材真僞鑒别,避免混淆。

以上信息綜合自礦物學、藥學及古籍記載,如需進一步了解炮制細節或臨床應用,可參考《本草綱目》等中醫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蛇含石》的意思

《蛇含石》是一個成語,意為形容那些心懷不軌、虛僞陰險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蛇含石”這個成語的部首是“虍”,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蛇含石》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中。這本書記錄了徐霞客對江南等地的考察和旅行經曆。成語中的“蛇”指的是指蛇類動物,而“含石”則表示蛇躲藏石頭之中,暗示了心懷鬼胎之人的虛僞和陰險。

繁體

《蛇含石》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蛇含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有一種古體字寫法中的“虍”的字形是放倒過來的“令”字旁,所以在古時候寫作“虎”。因此,在古體字中,“蛇含石”的“虍”寫作“虎”,整個成語應為“虎含石”。

例句

他看起來對你很友好,但是注意,他可能是個蛇含石。

組詞

虎視眈眈、虎穴龍潭、紅臉虎背、虎踞龍盤

近義詞

藏頭露尾、河東獅吼、表裡如一

反義詞

真心實意、心無花夢、坦誠相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