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簡的意思、通簡的詳細解釋
通簡的解釋
(1).猶通刺。 晉 袁宏 《後漢紀·獻帝紀五》:“時 河南 尹 李膺 有重名,敕門通簡賓客,非當世英賢及通家子孫不見也。”
(2).豁達,不拘禮節。《晉書·謝鲲傳》:“ 鯤 少知名,通簡有高識,不修威儀,好《老》《易》,能歌善鼓琴。”《新唐書·孫偓傳》:“ 偓 性通簡,不矯飭。”
詞語分解
- 通的解釋 通 ō 設有阻礙,可以穿過,能夠達到:通風。通天。通氣。通宵。通行。通過。通衢。貫通。四通八達。曲徑通幽。 懂得,徹底明了:通曉。通徹。通今博古。通情達理。 傳達:通令。通訊。通報。通告。通知。通緝。
- 簡的解釋 簡 (簡) ǎ 古代用來寫字的竹闆:竹簡。簡牍。簡策。簡冊。 書信:簡帖。簡劄。信簡。書簡。 不複雜:簡單。簡易。簡略。簡要。簡便。簡潔。簡練。冊繁就簡。言簡意赅。 選擇:簡拔。簡選。簡任。 姓。 繁
專業解析
“通簡”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屬于較為少見或特定語境使用的詞彙,其含義需從構成它的單字“通”和“簡”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并結合曆史文獻中的用法進行闡釋。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典籍的詳細解釋:
一、單字釋義
-
通 (tōng):
- 核心義: 本義指道路無阻,可以穿過、到達。引申為:
- 沒有阻塞,可以穿過、達到: 如“通行”、“暢通”。
- 連接,相往來: 如“溝通”、“通商”。
- 傳達: 如“通知”、“通報”。
- 了解,懂得: 如“通曉”、“精通”。
- 普遍,全: 如“通盤考慮”、“通力合作”。
- 順暢,順達: 如“政通人和”。
- 權威參考: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均收錄上述核心義項。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線上 (需訂閱),漢語大詞典·網絡版 (需訂閱或查詢圖書館資源)。
-
簡 (jiǎn):
- 核心義: 本義指古代書寫用的狹長竹片、木片(竹簡、木簡)。引申為:
- 書信、文書: 如“書簡”、“信簡”。
- 簡單,不複雜: 如“簡略”、“簡明”、“簡化”。(這是現代最常用義)
- 選擇,挑選: 如“簡拔”、“簡任”。
- 怠慢,不恭敬: 如“簡慢”。
- 權威參考: 同上,主要參考《漢語大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來源同上。
二、“通簡”作為複合詞的含義
“通簡”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理解,主要有兩層含義:
-
(政令、文書等)通達、順暢且簡明:
- 此義側重“通”的“順暢、無阻”和“簡”的“簡略、不繁複”。指官方文書或政令傳達順暢、内容簡潔明了,便于理解和執行。
- 典籍例證:
- 《宋史·職官志》等史書中,常将“通簡”作為對官員處理政務或文書能力的一種評價或要求,意指其處理事務通達、不拘泥、不繁瑣。例如,形容某官員“處事通簡”。
- 現代理解: 可引申為信息傳遞、溝通交流或辦事流程的暢通無阻且簡潔高效。
- 參考來源: 《二十四史》(特别是《宋史》)中的相關記載。可通過權威古籍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或國學大師網檢索驗證(需注意具體出處)。
-
(性情)通達、不拘禮節、淡泊:
- 此義側重“通”的“通達、曠達”和“簡”的“簡慢、不講究(禮節)”。形容人的性格開朗豁達,不拘泥于世俗禮節的細節,或追求簡單淡泊的生活。
- 典籍例證:
-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獻中,常用此詞形容名士風度。如《世說新語》或其注疏中可能出現的對人物品評的用語(需具體查證)。
- 現代理解: 形容人性情豁達、不拘小節、崇尚簡約自然。
- 參考來源: 《世說新語》及劉孝标注等魏晉南北朝文獻。來源同上,可通過古籍數據庫檢索。
三、總結
“通簡”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圍繞“通達”與“簡省/簡約”的結合。具體含義需根據語境判斷:
- 在政務、文書、溝通語境下,意為“暢通無阻且簡明扼要”。
- 在形容人物性情語境下,意為“通達曠達、不拘禮節、淡泊簡約”。
由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用詞,其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仿古語境中。理解其意需結合“通”與“簡”的古義及具體上下文。
網絡擴展解釋
“通簡”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其釋義和出處均來源于古籍:
1.通刺(遞送名帖)
指古代通過遞送名帖來拜訪他人,類似于現代的社交禮節。
出處:
- 《後漢紀·獻帝紀五》記載,李膺因名望顯赫,要求門人“通簡賓客”,僅接見賢士或世交後代()。
2.豁達不拘禮節
形容人性情灑脫、不拘泥于形式,多用于描述人物的性格特點。
出處與例句:
- 《晉書·謝鲲傳》稱謝鲲“通簡有高識,不修威儀”,體現其超然态度();
- 《新唐書·孫偓傳》提到孫偓“性通簡,不矯饬”,強調其自然率真()。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文或曆史文獻。如需更多例句或詳細原文,可參考漢典()或《晉書》《新唐書》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八次白俄邦經冰眸博大遲怯存車處錯氛大策打官話大寒低能兒錠子茶對牌封橋覆谛攻苦鈎星寡偶孤山鶴駭雞犀嘩拉拉皇漢圂腴火林江陰監侍解纍結念寄贶驚疑刊鑄空綠孔照雷船輪窯落後廬屋蠻不講理馬蹄銀邈絕邈世抹腹謀識甯康扭撻漂擺屏毗三不主義山清水秀勝卻時田思言蘇丹調達替補惋懑文昌纏鬥五俎襲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