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星名。 漢 王充 《論衡·變虛》:“昔吾見鉤星在房、心之間,地其動乎?”《文選·何晏<景福殿賦>》:“烈若鉤星在漢,渙若雲梁承天。” 張銑 注:“鉤星,星名,在河漢中。”《晉書·天文志上》:“其西河中九星如鉤狀,曰鉤星,直則地動。”《史記·天官書》“刑失者,罰出辰星” 唐 張守節 正義:“《天官占》雲:辰星……一名鉤星。”
(2).神話傳說中的姑獲鳥的别名。舊題 晉 郭氏 《玄中記·姑獲鳥》:“姑獲鳥,夜飛晝藏,蓋鬼神類。衣毛為飛鳥,脫毛為女人,名曰帝少女,一名夜遊,一名鉤星。”參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四·姑獲鳥》。
鈎星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根據語境區分,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鈎星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星象名稱,常與天文現象關聯。例如:
在晉代《玄中記》中,姑獲鳥被描述為一種鬼神類生物,能在鳥形與人形間轉換,别名包括“鈎星”“夜遊”等。李時珍《本草綱目》也記載了這一稱呼,強調其夜行特性。
鈎星也是小說《貓武士》中的虛構角色,為河族族長,但此義項屬于文學創作範疇,并非詞語原意。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記載與文學作品中的用法,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詞義。
鈎星是一個成語,意指捕捉星辰,并用于比喻聰明才智過人的人。
鈎星的部首是鈎,總計5畫。
鈎星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相傳,有一位名叫顧星的聰明人,他極為機智,能夠用巧妙的方法抓住漂浮在天空的星星。因此,他被人尊稱為“鈎星”,并用來比喻聰明絕頂之人。
繁體字“鈎星”保留了與簡體字相同的字形。
關于“鈎星”的古時漢字寫法和現代寫法相同,都是“鈎星”。
他在解決數學難題時展現出了鈎星般的才能。
1. 鈎心鬥角:形容争鬥時用盡各種手段謀取私利。
2. 鈎稽:形容機智靈活,善于搞笑诙諧。
3. 星光熠熠:形容美麗的夜空或璀璨的星星。
4. 追星族:指癡迷于明星的人。
聰明絕頂、智者無敵、機敏過人。
愚笨、遲鈍、愚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