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親友托人緻送禮品的敬詞。 宋 蘇轼 《答程全父推官書》:“寄貺佳酒,豈惟 海南 所無,殆二 廣 未嘗見也。”
“寄贶”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表達對親友托人緻送禮品的敬意。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構成
整體含義
組合後,“寄贶”表示通過他人轉交禮物,并以此表達對受贈方的敬意。例如宋代蘇轼在書信中寫道:“寄贶佳酒,豈惟海南所無,殆二廣未嘗見也”,意為托人送來的美酒極為珍貴。
用法與語境
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寄”或“贶”的獨立含義,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字庫。
《寄贶》是一個成語,意為寄托着心意送給别人的貢品或禮物。通常用來形容人們互相贈送禮物的行為。
《寄贶》的部首是宀(寶蓋頭)和貝(貝字底)。宀部表示房屋,貝部表示財富。
《寄贶》的筆畫數為16畫。
《寄贶》最早出現在《毛詩·谷風》中,是一首祝賀豐收的詩歌,後來成為成語用來表達人們相互饋贈的禮物。
《寄贶》的繁體字為「寄貢」。
在古代,「寄贶」的寫法有一些變化。例如,在漢代時期,「寄贶」的寫法是「寄貢」;在唐代以後,又出現了「寄貺」和「寄貢」等變體。
他向我寄贶一封感謝信,表達了他對我的感激之情。
賀壽、賀年、賀電、賀禮
贈予、贈送、饋贈、饋送
索取、讨要、奪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