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贶的意思、寄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贶的解釋

對親友托人緻送禮品的敬詞。 宋 蘇轼 《答程全父推官書》:“寄貺佳酒,豈惟 海南 所無,殆二 廣 未嘗見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寄贶是漢語古典文獻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托人轉贈財物或情意"的禮儀行為。該詞由兩個漢字構成:

  1. 構詞解析

    "寄"在《漢語大詞典》中釋義為"托付、傳遞",常與空間距離相關聯;"贶"出自《說文解字》,本義為"賜予",特指地位尊崇者的贈予行為。二字組合後形成"通過中間人實現跨空間饋贈"的完整動作鍊。

  2. 曆史語用特征

    據《全唐文》及宋代文人尺牍記載,該詞多用于士大夫階層異地交往場景,如蘇轼《答程全父推官書》中"寄贶佳釀"即典型用例,既體現物質饋贈,又蘊含精神慰藉的雙重價值。

  3. 文化語義分層

    • 表層行為:委托第三方完成物品傳遞
    • 深層隱喻:構建超越地理阻隔的情感聯結
    • 禮制延伸:《周禮·秋官》記載的"行人"職掌中,可見古代官方通信體系對民間寄贶儀式的制度化影響
  4. 現代承襲變異

    在當代漢語中,該詞主要保留于書法題跋、傳統節慶賀詞等特定語域,其物質傳遞功能已弱化為象征性禮儀符號,如《中華傳統禮儀用語辭典》收錄的"千裡寄贶"祝福句式。

網絡擴展解釋

“寄贶”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表達對親友托人緻送禮品的敬意。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構成

    • 寄:意為“托付、委托”,如托人傳遞物品(如寄信)或寄托情感(如寄情)。
    • 贶(kuàng):指“贈送、賜予”,常用于表達對他人饋贈的尊重,如“厚贶”表示豐厚的禮物。
  2. 整體含義
    組合後,“寄贶”表示通過他人轉交禮物,并以此表達對受贈方的敬意。例如宋代蘇轼在書信中寫道:“寄贶佳酒,豈惟海南所無,殆二廣未嘗見也”,意為托人送來的美酒極為珍貴。

  3. 用法與語境

    • 作為敬詞,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強調禮物的鄭重和贈送者的情誼。
    • 現代使用較少,更常見于古典文獻或仿古表達中。
  4. 相關擴展

    • 近義詞:寄贈、轉贈。
    • 反義詞:索取、收受(需結合具體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寄”或“贶”的獨立含義,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字庫。

别人正在浏覽...

報雪罷宴背盟敗約笨鳥先飛鈔引法傳襲登秋底簟端門頓軍惇敏罰球費資風馳電擊豐索負冰負廓服孝各有所職寒宵寒戰滑滑互通護助見風姣滴滴家約劫悟據圖刎首窠阙刻汁磊落不羇立交吏理緑鍼梅大頭冥谷彭籛噗咚情同一家酋醳三句不離本行三十六體商庶師出有名十骥悚息歎逝通放頭錢圖典脫出頑璞違隔為害龌齱無存濟無風生浪宵壤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