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甯康樂。《文子·精誠》:“春政不失禾黍滋,夏政不失雨降時,秋政不失民殷昌,冬政不失國家寧康。”《漢書·叙傳下》:“匪怠匪荒,務在農桑,著于甲令,民用寧康。” 唐 韓愈 《重雲李觀疾贈之》詩:“小人但咨怨,君子惟憂傷。飲食為減少,身體豈寧康?”
“甯康”是一個漢語詞彙,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詞語結構
屬于并列式成語,通過“甯”與“康”的并列關系,強化對理想生活狀态的描述。
使用場景
常用于祝福語,如生日、節日或重要場合,表達對他人健康平安的祝願,可口頭表達或書寫于賀卡、禮物。
文化淵源
源自古代文獻,如《文子·精誠》《漢書·叙傳》等,多用于描述國家安定、民生安康的願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曆史用法,可參考《文子》《漢書》等文獻。
《甯康》意為安定、平安,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
《甯康》的拆分部首為宀和床,其中宀為宇字底部的部首,表示與屋頂有關的事物,床為坐具類字的部首,表示關于坐具或家具的事物。
《甯康》的總筆畫數為15筆。
《甯康》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其意思主要指的是居住的地方得到安定、平和的狀态。
《甯康》的繁體字為寧康。
在古時候,甯康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寧康」。
1. 大家的生活一直都很甯康,沒有任何争端。
2. 這個小村莊處于甯康狀态,沒有受到戰争的影響。
3. 我們應該共同努力,實現社會的甯康與和諧。
甯靜、康複、康甯、甯願
平安、安定、和諧、安甯
動蕩、不安、緊張、危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