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放或领取。 明 何孟春 《馀冬序录摘抄》卷五:“往往捐俸预贷於人,比关给时,升勺皆人物也。”《明律·兵律·私卖军器》:“凡军人关给衣甲鎗刀旗帜一应军器,私下货卖者,杖一百,发边远充军。”
“关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官府审核后发放(物资、钱粮等)。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关”
本义为门闩,引申为枢纽、关键、审核。在行政语境中特指官府文书往来或审批程序,如“关白”(禀报)、“关支”(支取官物需经审批)。
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给”
意为供给、发放,如“给养”“供给”。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组合义:通过官府审核程序后发放物资。
《汉语大词典》释义
关给(關給):由官府发放(钱粮、物资等)。
例句:
“军需粮饷,皆由户部关给。”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2册,第11页
《辞源》(修订本)释义
指官方核准后给予,多用于俸禄、军需等场景。
引证:
《宋史·兵志》:“士卒衣粮,按月关给。”
来源:商务印书馆《辞源》第三版
《古代汉语词典》补充
强调其程序性:需经文书核验、登记造册后方可发放。
来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
使用场景:
多出现于宋元明清公文,涉及军饷发放、灾赈分配、官员俸禄等官方供给行为。
例:
《明实录·太祖实录》:“命户部关给棉布万匹,赈济山东饥民。”
近义词:
关支、支给、颁给(均强调官方程序性发放)。
反义词:
私授(私自给予)、克扣(违规截留)。
《水浒传》第八十三回
“宋江谢恩毕,又奏道:‘臣部领兵卒,需请衣甲、马匹、兵器……伏望圣慈,早赐关给。’”
注:此处“关给”指向朝廷申领军需物资。
《元典章·户部》
“诸路屯田粮,须凭行省公文关给。”
来源:中华书局《元典章》校注本
指出“关”在唐宋后衍生“通过官方渠道”义项,“关给”属典型复合词。
认为“关”的审批义受元代蒙语公文术语影响(如“关赤”),强化了行政程序色彩。
“关给”是古代行政术语,强调经官府审核后依规发放物资,凸显传统官僚体系的程序规范。其释义可综合表述为:
官府审核后发放(钱粮、军需等),需以文书为凭,常见于历史文献中的财政、军事语境。
(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辞源》《古代汉语词典》及历史文献用例)
“关给”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发放或领取,多用于官方或制度性场景中。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该词属于历史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或历史类文本中。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献原文,可参考《明律》或《馀冬序录摘抄》相关章节。
百冶暴犯避丁薄养厚葬裁模残草嘈然长阔超载陈思思侈哆大屈妲语俄顷发妻分陕府学挂号员馆阁寒营后置词淮涡神惠泽火宅肩迫交食桀立结尾静路精卫跼尺局跳客愁客套立德立言立地成佛林郎林丘期周柔緑鞣酸山丛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杀生时节诗眼水产业竖箜篌竦异俗世苏坐跳虎神通天笋拓清威逼闻风而兴鋈铣乡勇臔臔心慈面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