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跼尺的意思、跼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跼尺的解释

惶惧不安貌。 明 袁宏道 《过斮胫河》诗:“北风浩浩吹酒池,万娥夜舞糟丘堤。 飞廉 手把火旗麾,少师跼尺不敢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跼尺(jú chǐ)是古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字形、古注及文献用例综合考释。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典籍的详细解释:


一、本义:屈曲身体

“跼”通“局”,意为蜷曲、弯腰;“尺”指身体(古时以身体为度量基准)。

本义指因畏惧或恭顺而弯腰屈身,形容行动拘谨、不敢舒展的状态。

例证:

《后汉书·郅恽传》李贤注:“跼尺,屈身也。”


二、引申义:形容处境困迫

由身体屈曲引申为处境窘迫、受限制,常见于描述政治压抑或环境险恶。

例证:

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上》:“跼尺,犹言局蹐,谓困迫不得伸也。”


三、通假考辨

“跼”常与“局”“跔”互通:


四、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已罕用,仅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成语(如“跼天蹐地”)。《汉语大词典》将其归为“局”的异体字,释义为“屈曲不伸”。


参考资料:

  1. 《后汉书》李贤注(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王引之《经义述闻》(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汉书》颜师古注(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5.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跼尺”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拼音与结构:读作jú chǐ,由“跼”(左右结构)和“尺”(独体结构)组成。
  2. 核心含义:形容惶惧不安的样子,多用于古代文献或诗文。

二、来源与用法

  1. 词义溯源:
    • “跼”通“局”,表示局促、拘束;“尺”在此处并非长度单位,而是与“跼”组合成词,强化不安的状态。
    • 明代袁宏道在《过斮胫河》中曾用“少师跼尺不敢啼”一句,描绘人物因畏惧而不敢出声的情态。

三、相关词语

该词常与表示不安、窘迫的成语关联,例如:

四、补充说明

“跼尺”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学作品。如需进一步了解“尺”的单独释义(如长度单位、量具等),可参考其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百辛保儿抱怀拔新领异变速必备缤纷宾会偪下驳落吃定重午大寒索裘东牀坦腹兑域二米法流風化杠衣高地高级水泥高谟跪献谷口隐谷碌碌寒盟酣酺哗世取名回苏互联网蒋生径坚意机明离驹懋迁麋碎咪呀培风配没披麻带索衾裯倾己擎受清雨权略取齐柔輭神怒人怨摄性石将军顺口开河四垠台命天篰铁磬鳀冠土工宛引宪制小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