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朞周”。1.犹期服。服丧一年。亦借指近亲之丧。 唐 高彦休 《唐阙史·郑少尹及第》:“ 大和 二年,颇有籍籍之誉,以主文非再知举,试日果有期周之恤。”《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丁丑,詔削夺 多逊 官爵,流 崖州 ,并徙其家,期周以上亲悉配远裔。”
(2).一周年。 清 方苞 《七思·三姊》:“年逾二纪兮復愆期,入赘朞周兮始授绥。”
"期周"是由"期"与"周"构成的复合词。根据《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权威辞书解释,其核心含义包含两个维度:
一、时间循环概念 "期"指限定时间段,《汉语大词典》解释为"预定的时日",如《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中的用法;"周"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释义为"循环往复的时间单位"。二者组合后特指周期性循环的完整时间单元,常见于古代历法术语,如农事周期、天文运行周期等。
二、完整闭环体系 《王力古汉语字典》指出,"周"在复合词中常引申为"完备、周全"之意。结合"期"的时间属性,"期周"可指代某个事务从起始到完备的完整闭环过程,如工程项目周期、生物生长周期等。这种用法在《齐民要术》等古代典籍中可见"农时节期周"等表述。
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学术领域,如《中国语言学大辞典》将其纳入"时间语义学"研究范畴,强调其蕴含的"循环性"与"完整性"双重特征。在具体语境中需结合学科背景理解其外延意义,例如医学领域特指疗程周期,经济学则指向资金周转周期。
“期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化及语境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服丧一年的礼仪(期服)
指为近亲(如祖父母、兄弟等)服丧一年的制度,引申为代指近亲的丧事。例如《唐阙史》提到“试日果有期周之恤”,即因近亲丧事而影响考试。
时间概念:一周年
表示完整的一年周期。如清代方苞《七思·三姊》中“入赘朞周兮始授绥”,即指入赘满一年后举行仪式。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代礼制相关文献。
白石道人苞木爆破手并案长裾出蒐砥镞嘟鲁恩允放水火肥噬丰财干荒光明盐骇殚寒匏贺问后患画迹黄花女祸门活跳兼官见御皛旷焦明金麸集邮册客泪窾郤两市灵旗丽思六蛮买法盲盲面如凝脂眠卧明窗净几磨敦磨盘罴褥铺翠销金铺设起打青枫启右人间第一黄呻恫试灯十剂实证主义梳背束草水盂説文寺观似如韬光隐晦吞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