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的意思、过犹不及的详细解释
过犹不及的解释
(1) [going too far is as bad as not going far enough] 做事做过了头,就如同做的不够一样。指做事以适当为贵
子贡问:“ 师与 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 师愈与?”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2) (师,指子张;商,指子夏;愈:较好)
详细解释
事情做得过分,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论语·先进》:“ 子贡 问:‘ 师 与 商 也孰贤?’子曰:‘ 师 也过, 商 也不及。’曰:‘然则 师 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木本》:“人谓过犹不及,当务适中。” 朱自清 《诵读教学》:“前者歪曲了白话文,后者也歪曲了白话文,所谓过犹不及。”
词语分解
- 过的解释 过 (過) ò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过江。过账。过程。过渡。过从(交往)。经过。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过秤。过磅。过目。 超出:过于。过度(?)。过甚。过奖(谦辞)。过量(刵 )。过剩。过犹不及
- 不及的解释 ;∶不如,比不上不及几年前;∶赶不上,来不及躲避不及后悔不及;∶够不上;∶未被接近作为对风采的描绘;,这部书是其他任何书都不及的详细解释.赶不上;来不及。《易·小过》:“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
专业解析
"过犹不及"是一个蕴含深刻哲理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指: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它强调行事应当恰到好处,掌握分寸,超越合适的界限与达不到要求同样不可取。
以下从汉语词典和典籍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
字词本义与构成:
- 过:指超过、过分、过度。
- 犹:如同、好像。
- 不及:指达不到、不足、不够。
- 整个成语直译为:“(做得)过分就如同(做得)不够”。
-
权威词典释义:
-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的解释:“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这清晰地指出了“过”与“不及”在效果上的等同性,即两者均非理想状态。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释义与之类似,强调“超过限度与达不到限度,同样不好。”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典籍出处与原始语境:
- 该成语最早出自儒家经典《论语·先进》。原文记载了孔子对学生子贡和子张的评价: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 译文:子贡问孔子:“颛孙师(子张)和卜商(子夏)谁更贤德?”孔子说:“子张做事有些过头,子夏做事有些不够。”子贡又问:“那么是子张强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够是一样的(都不好)。”
- 孔子在此明确提出了“过”和“不及”都不是中庸之道,都偏离了“恰到好处”的标准。来源:《论语·先进》(中华书局《论语译注》等权威注本)。
-
哲学内涵(中庸思想):
- “过犹不及”是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直接体现和精炼概括。“中庸”并非指平庸或折中,而是指无过无不及、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状态或处事原则。孔子认为这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和行事准则。
- 它告诫人们,在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处理事务时,必须把握适当的“度”,避免走向极端。无论是过度激进、过分苛求、过分张扬,还是消极保守、力度不足、有所欠缺,都是偏离正道的表现。来源:儒家“中庸”思想(见《论语》、《中庸》等典籍)。
-
现代应用与引申:
- 在现代汉语中,“过犹不及”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
- 为人处世:批评过于严厉或过于纵容都不好;热情过度可能让人不适,冷漠则显得疏远。
- 工作学习:过度劳累损害健康,懈怠则无法进步;目标定得过高不切实际或过低缺乏动力都不利发展。
- 健康养生: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同样有害;运动过量与缺乏运动都对健康不利。
- 政策法规:管理过于严苛或过于宽松都可能失效;处罚过重或过轻都难以达到惩戒教育的目的。
- 它提醒人们要遵循客观规律,讲究方式方法,追求平衡与适度。来源:该成语在现代语言中的普遍应用(可参考《古代汉语词典》电子版或相关语言学著作对成语现代用法的阐述)。
总结其核心要义:“过犹不及”深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度”的重要性,主张在“过”与“不及”之间寻求和保持最佳的平衡点,以实现最佳效果或达到理想状态。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和谐、适度、平衡的智慧。
网络扩展解释
“过犹不及”是一个源自《论语》的成语,指事情做得过头和做得不够同样不妥当,强调把握适度的重要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与出处
- 核心含义:
做事超过合理限度(“过”)与未达到标准(“不及”)效果相同,均不可取。
- 出处:
出自《论语·先进》:孔子评价学生子张(师)和子夏(商)时提到:“师也过,商也不及……过犹不及。”。
二、深层内涵
- 中庸之道:
儒家主张以“礼”为行为标准,追求平衡。例如琴弦过紧易断,过松无声,唯有松紧适中才能奏出和谐音律。
- 辩证思维:
看似相反的“过”与“不及”本质都是偏离目标,提醒人们避免极端化处理问题。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矫枉过正、物极必反。
- 反义词: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四、实际应用与例句
- 生活场景:
- 减肥过度损害健康(如提到的“适可而止”);
- 工作过度追求完美反而降低效率。
- 经典例句:
“凡事怕一个‘太’字,太努力、太执着都可能适得其反。”
五、英文表达
可译为“Too much of anything is good for nothing”或“Excess is as bad as deficiency”。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参考《论语》原文或相关成语词典(来源:、3、5等)。
别人正在浏览...
办道暴处辨雨兵棋不消得唱龙眼劖言劖语朝拱骋词吃菜事魔仇视春工戴任打闹台德全貂珠地沥青东沙群岛兜铃尔雅仿单粉坊浮消宫筵光洋鬼饮滚蛋过磅国乐害胜毫发不爽横眉毛竖眼睛鸿赏戒施就决渴爱劳问犁锄律令美諡命体谬误女及第盼辰勾嫔妃轻师筌蹏扰乂肉跳心惊善门世好诗课识字搜罗随事制宜梭过外方窝里朵相扑人锡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