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猶不及的意思、過猶不及的詳細解釋
過猶不及的解釋
(1) [going too far is as bad as not going far enough] 做事做過了頭,就如同做的不夠一樣。指做事以適當為貴
子貢問:“ 師與 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 師愈與?”曰:“過猶不及。”——《論語·先進》
(2) (師,指子張;商,指子夏;愈:較好)
詳細解釋
事情做得過分,就像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論語·先進》:“ 子貢 問:‘ 師 與 商 也孰賢?’子曰:‘ 師 也過, 商 也不及。’曰:‘然則 師 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清 李漁 《閑情偶寄·種植·木本》:“人謂過猶不及,當務適中。” 朱自清 《誦讀教學》:“前者歪曲了白話文,後者也歪曲了白話文,所謂過猶不及。”
詞語分解
- 過的解釋 過 (過) ò 從這兒到那兒,從此時到彼時:過江。過賬。過程。過渡。過從(交往)。經過。 經過某種處理方法:過秤。過磅。過目。 超出:過于。過度(?)。過甚。過獎(謙辭)。過量(刵 )。過剩。過猶不及
- 不及的解釋 ;∶不如,比不上不及幾年前;∶趕不上,來不及躲避不及後悔不及;∶夠不上;∶未被接近作為對風采的描繪;,這部書是其他任何書都不及的詳細解釋.趕不上;來不及。《易·小過》:“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
專業解析
"過猶不及"是一個蘊含深刻哲理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它強調行事應當恰到好處,掌握分寸,超越合適的界限與達不到要求同樣不可取。
以下從漢語詞典和典籍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字詞本義與構成:
- 過:指超過、過分、過度。
- 猶:如同、好像。
- 不及:指達不到、不足、不夠。
- 整個成語直譯為:“(做得)過分就如同(做得)不夠”。
-
權威詞典釋義:
-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的解釋:“事情辦得過火,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 這清晰地指出了“過”與“不及”在效果上的等同性,即兩者均非理想狀态。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釋義與之類似,強調“超過限度與達不到限度,同樣不好。”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典籍出處與原始語境:
- 該成語最早出自儒家經典《論語·先進》。原文記載了孔子對學生子貢和子張的評價: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 譯文:子貢問孔子:“颛孫師(子張)和蔔商(子夏)誰更賢德?”孔子說:“子張做事有些過頭,子夏做事有些不夠。”子貢又問:“那麼是子張強一些嗎?”孔子說:“過分和不夠是一樣的(都不好)。”
- 孔子在此明确提出了“過”和“不及”都不是中庸之道,都偏離了“恰到好處”的标準。來源:《論語·先進》(中華書局《論語譯注》等權威注本)。
-
哲學内涵(中庸思想):
- “過猶不及”是儒家“中庸”哲學思想的直接體現和精煉概括。“中庸”并非指平庸或折中,而是指無過無不及、不偏不倚、恰到好處的狀态或處事原則。孔子認為這是最高的道德标準和行事準則。
- 它告誡人們,在言行舉止、待人接物、處理事務時,必須把握適當的“度”,避免走向極端。無論是過度激進、過分苛求、過分張揚,還是消極保守、力度不足、有所欠缺,都是偏離正道的表現。來源:儒家“中庸”思想(見《論語》、《中庸》等典籍)。
-
現代應用與引申:
- 在現代漢語中,“過猶不及”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如:
- 為人處世:批評過于嚴厲或過于縱容都不好;熱情過度可能讓人不適,冷漠則顯得疏遠。
- 工作學習:過度勞累損害健康,懈怠則無法進步;目标定得過高不切實際或過低缺乏動力都不利發展。
- 健康養生:營養過剩與營養不良同樣有害;運動過量與缺乏運動都對健康不利。
- 政策法規:管理過于嚴苛或過于寬松都可能失效;處罰過重或過輕都難以達到懲戒教育的目的。
- 它提醒人們要遵循客觀規律,講究方式方法,追求平衡與適度。來源:該成語在現代語言中的普遍應用(可參考《古代漢語詞典》電子版或相關語言學著作對成語現代用法的闡述)。
總結其核心要義:“過猶不及”深刻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度”的重要性,主張在“過”與“不及”之間尋求和保持最佳的平衡點,以實現最佳效果或達到理想狀态。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崇尚和諧、適度、平衡的智慧。
網絡擴展解釋
“過猶不及”是一個源自《論語》的成語,指事情做得過頭和做得不夠同樣不妥當,強調把握適度的重要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與出處
- 核心含義:
做事超過合理限度(“過”)與未達到标準(“不及”)效果相同,均不可取。
- 出處:
出自《論語·先進》:孔子評價學生子張(師)和子夏(商)時提到:“師也過,商也不及……過猶不及。”。
二、深層内涵
- 中庸之道:
儒家主張以“禮”為行為标準,追求平衡。例如琴弦過緊易斷,過松無聲,唯有松緊適中才能奏出和諧音律。
- 辯證思維:
看似相反的“過”與“不及”本質都是偏離目标,提醒人們避免極端化處理問題。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矯枉過正、物極必反。
- 反義詞:恰如其分、恰到好處。
四、實際應用與例句
- 生活場景:
- 減肥過度損害健康(如提到的“適可而止”);
- 工作過度追求完美反而降低效率。
- 經典例句:
“凡事怕一個‘太’字,太努力、太執着都可能適得其反。”
五、英文表達
可譯為“Too much of anything is good for nothing”或“Excess is as bad as deficiency”。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論語》原文或相關成語詞典(來源:、3、5等)。
别人正在浏覽...
白石粲八輪船北堂萱表妹兵械臂有四肘搏戰槎梗催花鼓簇拍粗人甸圻藩籬膚立高垲環節加飯僭奢劍玺警務金壺道人酒賊拘維會計來嚼鐵立候隸字漏脯充饑輪直埋照毛草紙沒折至目及木精泥飯碗盤活倩麗慶吊不行秋科人類忍無可忍散手仗商戰山核桃差着一槅兒生往拾物試映雙七睟顔肅慄素心人天咎體壇同轝吐火僞從文聯祥泰邪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