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躬圭的意思、躬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躬圭的解释

古玉器六瑞之一,为伯所执。以人形为饰。《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 郑玄 注:“信当为身,声之误也。身圭、躬圭,盖皆象以人形为瑑饰,文有麤縟耳,欲其慎行以保身。圭皆长七寸。” 孙诒让 正义:“信圭盖仅具头身,躬圭则兼琢四枝为别异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躬圭是古代中国礼制中的重要玉器,属于“六瑞”制度中的等级象征,具体释义如下:

  1. 定义与用途
    躬圭是周代帝王授予诸侯的六种玉制信物之一,专为伯爵所执。其功能是标识身份等级,用于诸侯朝见天子或重要礼仪场合,体现周代“以玉礼天地四方”的礼法制度。

  2. 形制特征
    躬圭长约七寸,顶部及左右两肩呈圆形,整体造型模拟人躬身屈体的姿态,纹饰较为简略。与侯爵所执的“信圭”(又称身圭)相比,躬圭的雕刻更注重四肢细节,而信圭仅表现头身轮廓。

  3. 象征意义
    其名称“躬”取自“鞠躬”之意,寓意伯爵需谨慎行事、谦恭守礼以保身治国。郑玄在《周礼注》中强调,躬圭与信圭均以人形为饰,区别在于纹饰粗细,暗含不同爵位的行为规范。

  4. 文献依据
    《周礼·春官·大宗伯》明确记载六瑞制度:“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进一步考证了躬圭与信圭的形制差异。

提示:如需了解六瑞中其他玉器(如镇圭、桓圭)的详细区别,可参考《周礼》原文或汉代经学注释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躬圭:词义、拆分、部首和笔画

躬圭是一个古老的汉字,其词义为“恭敬、拜倒”。该字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躬(gōng)和圭(guī)。部首部分为躬(身部),笔画数为10画;圭为圭部,笔画数为6画。

《躬圭》的来源和繁体

《躬圭》在《康熙字典》中有记载,是中国古代经典《诗经·鲁颂·泮水》中的一句诗:“亹亹瞻瞻,我心匪豫。”其中“亹亹瞻瞻”即为“躬圭”的意思。在繁体字中,躬圭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躬圭的写法和现代有一些细微差别。躬字的古代写法为身字旁加上“丛”字旁,下方为一横;圭字的古代写法为口字旁加上“王”字旁,上方为一点,下方为两点。总体而言,古代汉字写法相较于现代字形会更为繁复。

躬圭的例句

1. 他在长者面前躬圭行礼,表达了他对长者的尊敬。

2. 这位学生躬圭学习,以求获得更好的成绩。

3. 在传统文化中,尊敬师长是一种躬圭行鞠的重要表现形式。

躬圭的组词

以下是一些与躬圭相关的组词:

躬身(gōng shēn):指恭敬地弯下身体,表达对长者或上级的敬意。

躬行(gōng xíng):指恭敬地遵守、执行。

躬自反省(gōng zì fǎn xǐng):指恭敬地反省自己的行为,寻求改正和成长。

躬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遵从、尊重、礼貌

反义词:傲慢、放肆、不恭

别人正在浏览...

伯虑钵特摩步靫才可彩头孱昧骋肆出色辞位诞妄不经调驯定场诗陡壁悬崖缝织附片改朝换姓弓弧工架乖杂轨训函箱阵酣饫横疾鸿案花里胡哨黄檗宗换借冱阴勦絶捷给介焉惊诧决躁刻私可愿拉帮棱叠灵士戾疫棉花穣子面争庭论铭刻目验年高德邵沤罨洽博多闻潜伏洽意窃钩窃国契书声冤神襟史遗殊相抬策谈唠铜齐推亡固存舃奕枉尺直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