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钵特摩的意思、钵特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钵特摩的解释

红莲花。梵语padma的音译。《大宝积经·菩萨藏会·金毗罗天受记品》:“时 金毗罗 与其部从,即持种种天曼陀罗华、殟鉢罗华、鉢特摩华、拘贸陀华、奔荼利华。”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一:“鉢特,徒得反。旧言波头摩,又作波头暮,此云赤莲花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钵特摩(读音:bō tè mó)是佛教术语中的梵语音译词,在汉语佛典中有两层核心含义:

一、指红莲花(植物意象)

作为梵语“padma”(莲花)的音译变体,“钵特摩”特指红莲花,象征清净与庄严。佛经中常以红莲花比喻佛法的殊胜,如《佛说大阿弥陀经》载:“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钵特摩华、拘物头华分陀利华,各若干百千色。” 此处“钵特摩华”即红莲花,代表极乐世界的圣洁景象。

二、指八寒地狱之一(宗教意象)

在佛教宇宙观中,“钵特摩”是“八寒地狱”的第七层,意为“红莲地狱”。据《俱舍论》卷十一描述,此地狱众生因严寒冻裂肌肤,伤口如红莲花般绽开,故得此名。唐代释道世《法苑珠林》亦载:“第八寒地狱名摩诃钵特摩,此云大红莲华。严寒逼切,身变折裂如红莲华。” 此处强调众生受苦时肉体皲裂的惨状,用以警示因果业报。

词源与汉字关联

“钵”字原指僧侣食器,引申为“承载”;“特摩”为梵语音译。组合后既保留音译特征,又通过“钵”字暗喻地狱如容器般禁锢罪业,体现汉译佛典“音意兼译”的智慧(参考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权威文献来源

  1. 《佛说大阿弥陀经》(CBETA 电子佛典集成)
  2. 《法苑珠林·卷七·地狱部》(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3.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钵特摩地狱”词条(上海医学书局,1922年)

网络扩展解释

“钵特摩”是佛教经典中的梵语音译词汇,其含义及相关信息可归纳如下:

  1. 基本词义
    指红莲花,源自梵语“padma”的音译。在佛经中常与其他莲花种类并列出现,如《大宝积经》提到“鉢特摩华”与曼陀罗华、奔荼利华等共同作为供奉之物。

  2. 别称与演变
    又作“波头摩”或“波头暮”,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中解释为“赤莲花”,可见其在不同经典中的音译差异。

  3. 文化背景
    莲花在佛教中象征清净与觉悟,红莲花(钵特摩)常与不同颜色的莲花共同出现,代表不同修行境界或寓意。例如,殟钵罗华(青莲)、拘贸陀华(黄莲)等常与之并列。

注意:部分网络解释误将“钵特摩”关联到“菩萨”(bodhisattva),此说法缺乏权威依据,建议以佛经原文及权威词典释义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八路军伯气兵棋薄幸策简长素晨曲陈状吃虎胆持守垂橐稛载龊巷翠彩道佛飞庐風狀赶早根刷供款馆子门条撼地摇天黑潮荒笃速讲时钟较切叽里咕噜精料鸠雨赉锡泪囊龙精虎猛罗衿梅红梦梦铳铳棉絮鸣鸟默听品官清恬青梧轻亚七献羣从日久神媒帅示顺媚四隈送场琐愞檀点天津添力田农徒兵推鞫抏獘闻家物气乡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