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诞虚妄,不合常理。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释道·夷僧行法》:“按 驥 上此疏时, 思任发 已逃去不获,乃为诞妄不经之语,以誑主上。”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予虽不敏,窃附於圣人之徒,不敢为诞妄不经之言以误世。” 梁启超 《罗兰夫人传》:“首致詰难,以为诞妄不经之説。”亦作“ 诞罔不经 ”。《扫迷帚》第九回:“闢闢实实,由光明正大一路去,把一切诞罔不经之事,付诸一笑,那就不负我今日一番饶舌了。”
“诞妄不经”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言语或行为荒诞虚妄、不合常理,常含贬义。该词由“诞妄”(荒谬不合理)和“不经”(不符合情理)两部分构成,强调缺乏事实依据或逻辑性。
二、出处与例句
三、用法与结构
四、近义词与辨析
近义词包括“荒诞无稽”“无稽之谈”等,均强调缺乏合理性。区别在于“诞妄不经”更突出虚妄与违背常理的双重含义。
五、权威性补充
汉典将其明确归类为贬义成语,而《野获编》的引用进一步佐证了其历史渊源。现代使用中,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需注意感情色彩。
如需更多例句或扩展用法,可参考《成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诞妄不经》是一个成语,形容言语、行为荒谬、没有根据,没有道理。
《诞妄不经》由四个汉字组成,它们的部首和笔画分别是:
《诞妄不经》最早出现在明代戏曲《桃花村》中,后来被广泛引用。
繁体字中的《诞妄不经》为「誕妄不經」。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对于《诞妄不经》这个成语,古代写法和现代写法基本一致。
他说的话真是诞妄不经,完全没有任何根据。
组成《诞妄不经》的四个字可以单独作为词语使用,如:
与《诞妄不经》意思相近的成语有:
与《诞妄不经》意思相反的成语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