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勦絶的意思、勦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勦絶的解释

消灭,灭绝。《书·甘誓》:“ 有扈氏 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勦絶其命。” 孔 传:“勦,截也;截絶,谓灭之。” 晋 左思 《魏都赋》:“与先世而常然,虽信险而勦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勦絶”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由“勦”和“絶”两部分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古籍用例分析,其核心含义可解释为“彻底剿灭、根除无遗”,强调以武力或其他手段完全消灭某事物或群体。

从词义分解来看:

  1. “勦”(jiǎo):本义为“劳扰”,后引申为“讨伐”“消灭”,如《尚书·甘誓》中“勦绝其命”即用此义。
  2. “絶”(jué):即“绝”,指断绝、彻底终止,如《说文解字》释为“断丝也”,后泛化表终止、灭尽。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军事或政治行动,例如《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勦絶凶德”,指彻底铲除暴虐势力。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献或历史事件时仍具学术价值。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勦絶”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勦絶”意为消灭、灭绝,通常指通过武力或强制手段彻底清除某事物或群体。例如《书·甘誓》中提到“天用勦絶其命”,即上天要灭绝其性命。

二、词源与用法

  1. 词义解析

    • “勦”通“剿”,本义为讨伐、截断,如《明史》中“未能剿绝”即指未完全消灭敌人。
    • “絶”即“绝”,表示彻底断绝、消失。两字组合强调“彻底消灭”的语义。
  2. 文献用例

    • 古代典籍中多用于描述战争或天罚,如《魏都赋》中“虽信险而勦絶”,指即使地势险要仍被灭绝。
    • 汉代《汉书·王莽传》用“劋绝”表达类似含义,可见其历史延续性。

三、分字解析

四、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研究文献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语境强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尚书》《魏都赋》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傲散豹舄弊欺波兰人采荣猜阻剗塞刀剪大桥低佪断给堆土额尔遏阳芳襟蜚色风盖風尚镐头格保功成不居黑竹贺育护免火耕流种阶段蛣屈净高跼高天蹐厚地俊宕掯除口出狂言鬎鬁头敛敛理不忘乱离殿灵昧留黄轮轭懋德贸售年高德卲帕服骞荡窃夺山库时铜儵忽厮噤速狱叹诵填安庭阶推言推援围木微远无价值乡旧写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