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铭刻的意思、铭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铭刻的解释

[engrave on one's mind] 铭记

铭刻在心

她的音容笑貌都铭刻在他的记忆中

详细解释

(1).在金石等器物上铸造或镌刻文字或图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今碑上悉铭刻 蔡邕 等名, 魏 正始 中又立古篆隶三字石经。”

(2).谓牢记于心,感念不忘。 元 伊世珍 《嫏嬛记》卷上:“幸传尺素之丹青,岂任寸心之铭刻。”《英烈传》第一回:“若得如教,自当铭刻。”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羞妇》:“继父之恩,铭刻不忘。”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十幕:“我们要把这个用鲜血换来的真理,牢牢铭刻在心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铭刻(míngkè)是汉语中兼具动词与名词用法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围绕“刻写”与“深刻记忆”展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从权威词典及文献角度分层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动词:雕刻文字或图案

    指在金属、石碑等坚硬材料上刻写文字、符号或图像。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用刀等工具在石头、金属等硬物上刻写。

    《汉语大词典》:镌刻。如《后汉书·隗嚣传》载:“以玉帛铭刻其功。”

  2. 名词:刻有文字或图案的载体

    指承载雕刻内容的实物,如碑文、钟鼎文等。

    《辞海》:刻有文字的金石器物。如青铜器铭刻、墓志铭刻。

  3. 引申义:深刻铭记于心

    比喻将情感、教训等深植于记忆中,难以磨灭。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比喻牢记于心。如“恩情铭刻肺腑”。


二、引证详解与典籍溯源

  1. 本义溯源:古代铭器的文化功能

    先秦时期,“铭”特指刻于青铜礼器(如鼎、钟)或石碑的文体,兼具记载功绩与警示后世的作用。

    《礼记·祭统》:“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

    《文心雕龙·铭箴》:“铭题于器,名目虽殊,而警戒实同。”

  2. 引申义演化:从物理刻写到精神烙印

    唐宋以降,“铭刻”逐渐由具体刻写行为,引申为抽象的记忆留存。

    杜甫《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朗咏六公篇,忧来豁蒙蔽。永怀金石刻,千载犹嗟异。”(“金石刻”指碑刻,暗含永恒铭记)

    《朱子语类》卷十二:“须是常教此心记挂此事,如铭刻在胸中。”


三、文化延伸:铭刻的载体与象征


四、现代用法示例

  1. 实物载体

    西安碑林收藏了数千方历代铭刻,涵盖篆、隶、楷各体书法精品。

  2. 抽象铭记

    战争的惨痛教训应铭刻于民族集体记忆,警示后人珍视和平。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铭刻”一词具有多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器物或碑碣上的文字
    指铸造或镌刻在器物、碑碣等载体上的文字,用于记录事实、功德或纪念事件。例如青铜器铭文、石碑题刻等()。

  2. 动词:深刻记录或铭记
    引申为将某事深深刻在心中,强调记忆的持久性。如“沉痛的教训铭刻在心中”()。

二、引申与比喻

  1. 比喻难以磨灭的印象
    用于形容某些经历或情感给人留下的深刻影响,例如“她的音容笑貌铭刻在记忆中”()。

三、古籍与用法示例

四、近义词

“铭记”“镌刻”等词与“铭刻”意义相近,但“铭刻”更强调记忆的深刻性和永久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铭刻文物的具体内容,可参考权威文献或考古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帆傍薄閟隔馋食赤光赤溜出律畴类稠浊垂顾从便啐酒代表团殿负典故动兵肚里蛔虫犊木子趸舩方者附籍格于成例构造地震脚丫济私就令九霞裙救正军拿叩阍无路姱服戾狠陵柏麻条妙相摩托艇母法凝澌牛力盘铃蟠郁拚娇琵琶腿破绽百出黔黑七辞辱到山响勝迹倏时树置挑痧颓压脱口成章惟口起羞无名火忤逆不孝销毁箫籁萧然物外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