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神衿 ”。胸怀。《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睿问川流,神襟兰郁。” 吕延济 注:“襟,胸怀也。” 南朝 陈 徐陵 《新亭送别应令》诗:“神襟爱远别,流涕极清 漳 。” 宋 朱熹 《泉硖》诗:“何必问真源,神衿一萧爽。” 元 钱选 《题浮玉山居图》诗:“神襟軼寥廓,兴寄挥五絃。”
“神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解析:
“神襟”指人的胸怀或思想境界,强调开阔、宽广的胸襟。该词由“神”(指精神、思想)和“襟”(衣襟,喻胸怀)组合而成,常用来形容高远豁达的心境。
《礼记·中庸》渊源
虽未直接出现“神襟”二字,但“畏圣人之言”被后世学者引申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成为该词的语义来源。
古代文学作品
现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如形容历史人物或褒扬他人时,可表述为:“先生神襟高旷,令人敬仰”。但需注意,该词属于书面雅语,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词语 | 侧重点 | 使用场景 |
---|---|---|
神襟 | 精神境界的宽广 | 书面、褒义 |
胸怀 | 包容性 | 通用 |
胸襟 | 气度与抱负 | 中性/褒义 |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文选》或朱熹诗作。
神襟是一个汉字词汇,用来形容人的内心表现或心态。它指的是人的精神、情感、品质等深层次的内在世界。
神襟的拆分部首是礻(示)和衣(衤),总共有12个笔画。
神襟这个词出自古代文献《诗经·小雅·谷风》中的一句诗:“神襟翼翼,左右蔽矣。”意为“内心充满精神力量,如有羽翼,左右都得到了庇护”。后来,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心志、情感等内心表现。
神襟的繁体字为神襟,和简体字写法相同。
古时候,神襟这个词的写法稍有不同。在《说文解字》中,神襟的写法为“㝉心”。其中,㝉是一个用来形容衣物飞扬的字体,也有表达内心澎湃的意义。
1. 他的神襟慷慨激昂,让人感到非常激励。
2. 她坚定的神襟使得她能够克服各种困难。
3. 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神襟展现了一个坚强的内心。
神情、神态、慷慨激昂、坚韧不拔
精神、心态、气度、内在
浮躁、颓废、消极、冷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