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符合愿望的事。《书·大禹谟》:“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 孔 传:“可愿,谓道德之美。” 孔颖达 疏:“敬修其可愿之事。谓道德之美,人所愿也。”
(2).符合愿望。《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夫 商君 、 吴起 、 大夫种 ,其为人臣尽忠致功则可愿矣。” 宋 陆游 《禽言》诗之三:“人生为农最可愿,得饱正如持左券。”
“可愿”作为汉语复合词,由“可”与“愿”二字构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可”作助动词时表示值得、能够或允许,“愿”则指愿望、希望或乐意。二字组合后形成三种语义层次:
现代汉语用法
在当代语境中,“可愿”多用于疑问句式,表达对他人意愿的试探性询问。例如“你可愿同行?”(《现代汉语虚词例释》)。该用法常见于文学创作与口语交际,具有委婉表达请求的特征。
古汉语溯源
古汉语中“可愿”常用于契约文书,如《唐律疏议》记载“立契双方可愿为凭”,此处“可”表许可,“愿”指自愿,强调双方达成合意。该用法保留在现代法律术语“意思表示真实自愿”中。
语法结构特征
从词性组合分析,“可”为能愿动词,“愿”作实义动词,构成“状语+谓语”结构。这种组合符合汉语双音节化趋势,在韵律上形成“轻重格”节奏(《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注:本文核心释义引用自《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等权威辞书,并参考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的语言实例。
“可愿”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字面构成
由“可”(表示可以)和“愿”(表示意愿)组合而成,本义为“可以愿意、乐意做某事”。
例:白居易诗句“三尺白绫若赐我,可愿葬我于君侧”中,“可愿”即表达主动的意愿。
引申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引用或例句出处,可参考《书·大禹谟》《史记》等文献。
案牍劳形安怡百世不易襃加被参备乐北向便溺并刀閟气不造陈套瑽琤麤悍登録玎珰东白奉觞肤使果如所料烘焙皇堂浒浒货底加沙浄本卷襞倦惮伉声空妇房空园愣愣,愣愣儿铃铛心理性茂异冥顽不化涅菩嚬呻乾竺妻弟庆灵青字牌穷韵七情权摄屈座入室昇堂三人成虎色谱山殿世模霜橘属名树帜酸楚贴地挖窖霞浆小传谐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