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辞去职位。《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天子曰:‘仓廪既空,民贫流亡,而君欲请徙之,摇荡不安,动危之,而辞位,君欲安归难乎?’” 唐 韩愈 《送杨少尹序》:“昔 疏广 、 受 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两府果能益国,虽增禄十倍,不足辞;苟为不能,当辞位,不当辞禄。”
“辞位”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指主动辞去官职或职位,强调个人因特定原因放弃原有职务的行为。古代多用于官员离职,现代也可泛指离开工作岗位。
辞官、卸任、退位、请辞。
若需更多历史案例或语境分析,可参考《史记》《韩愈文集》等文献。
辞位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指的是辞去某个职位或地位。它的辞义通常包含了放弃、离开、辞退等意思。
辞位的第一个字“辞”是由辛部和次广四画组成,表示言语的意思;第二个字“位”则由人部和立八画组成,表示人站立的意思。
《辞位》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刘备《出使留守征伐上琮奏论》之中,后来成为日常用语。在繁体字中,“辞”字的写法为「辭」,而“位”字则没有变化。
在古代写法中,辞位的第一个字“辞”写作 “辤”。而“位”字没有变化。
1. 他不满意公司的管理方式,决定辞位离开。
2. 在辞位之后,他将会寻找新的机会。
1. 排位:指按照规定或者次序来排定位置。
2. 离位:指离开原有的位子或地方。
3. 偏离:指偏离原有的位置或方向。
辞职、离职、辞退
担任、就职、任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