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位的意思、辞位的详细解释
辞位的解释
辞去职位。《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天子曰:‘仓廪既空,民贫流亡,而君欲请徙之,摇荡不安,动危之,而辞位,君欲安归难乎?’” 唐 韩愈 《送杨少尹序》:“昔 疏广 、 受 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两府果能益国,虽增禄十倍,不足辞;苟为不能,当辞位,不当辞禄。”
词语分解
- 辞的解释 辞 (辭) í 告别: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 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职。辞呈。 躲避,推托: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 解雇:辞退。 同“词”。 优美的语言:辞藻。修辞。 讲话;告诉:“请辞于
- 位的解释 位 è 所处的地方:座位。部位。位置(a.所在或所占的地方;b.地位)。位于。 职务的高低:地位。职位。名位。 特指君主的地位:即位。篡位。 一个数中每个数码所占的位置:个位。百位数。 量词,常用于人
专业解析
辞位的详细释义(汉语词典角度)
“辞位”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辞”和“位”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主动请求解除或离开所担任的职位、官位。以下是详细解释:
-
字义分解与合成:
- 辞 (cí): 本义指诉讼的供词,引申为言辞、文辞。进一步引申为推辞、辞谢、告别、离开等义。在“辞位”中,“辞”取其“推辞、离开”的含义。
- 位 (wèi): 本义指人站立的位置,引申为职位、官位、地位、爵位等。在“辞位”中,“位”取其“职位、官位”的含义。
- 合成义: 将“辞”的“推辞、离开”与“位”的“职位、官位”结合起来,“辞位”即表示主动辞去、离开所担任的官职或职位。
-
核心词义:
- 主动请求解除官职或职位。 这是“辞位”最核心、最常用的含义。它强调行为是出于个人意愿,而非被罢免或强迫。例如:“大臣因年迈体衰,上表辞位归乡。” (来源:《汉语大词典》)
- 特指古代官员请求退休或离职。 在古代政治语境中,“辞位”常指官员因年老、疾病、守孝或其他原因向君主或上级请求解除职务,告老还乡或退隐。例如:“宰相三度上疏辞位,帝方允准。”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
-
使用语境与特点:
- 正式性: “辞位”通常用于较为正式或书面化的语境,尤其在描述古代或重要人物的离职行为时。
- 主动性: 强调行为主体(辞位者)的主动意愿。
- 对象: 辞去的通常是具有一定地位、权力或责任的职位,如官职、爵位、重要职务等。
-
近义词辨析:
- 辞官: 与“辞位”意义非常接近,几乎可以互换,都指辞去官职。细微差别在于“辞位”可能更侧重于离开那个位置本身,而“辞官”更侧重于解除官员身份。
- 退位: 特指君主、帝王或最高统治者让出统治地位。虽然也包含“离开职位”的意思,但层级和性质与普通官员的“辞位”不同。
- 辞职: 现代常用词,泛指辞去职务,适用范围比“辞位”广,可用于各种职位(不限于官职),口语和书面语都常用。
- 卸任: 指任期已满或任务完成而解除职务,不一定强调主动性。
“辞位”是一个具有书面语色彩的汉语词汇,意指主动请求解除或离开所担任的官职、职位或具有重要地位的职务,尤其常见于描述古代官员因特定原因(如年老、疾病)请求离职退休的情形。其核心在于强调行为的主动性和对象的(相对)重要性。
网络扩展解释
“辞位”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指主动辞去官职或职位,强调个人因特定原因放弃原有职务的行为。古代多用于官员离职,现代也可泛指离开工作岗位。
2.历史背景与出处
- 最早见于《史记·万石张叔列传》,记载汉景帝时期官员因社会动荡辞位的争议。
- 唐代韩愈在《送杨少尹序》中以疏广、疏受辞官为例,表达对淡泊名利的赞赏。
- 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提到“当辞位,不当辞禄”,强调官员责任与俸禄的关系。
3.使用场景
- 古代:官员因年老、政局不稳或自责未能尽责而辞职(如《史记》案例)。
- 现代:可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如职场离职、职务交接等。
4.近义词
辞官、卸任、退位、请辞。
5.例句参考
- 《能改斋漫录》:“苟为不能,当辞位,不当辞禄。”
- 唐代刘昫因目疾辞位,改任太保。
若需更多历史案例或语境分析,可参考《史记》《韩愈文集》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被锡鞭行弊末伯伯抄写程途忱恂穿针引线初校电场强度定量分析都都磨磨陡直杜微慎防分错驸驾妇人负压根头勾除勾针光应固件寒屋胡帽魂飞胆丧讲锐嘉趣惊噪金属禁甬絶类离羣蹶趋空姐离痕理化林会没气路明范木梗人凝烟偏徇僻邪遣兴陶情迁志敲沙罐起除秦吉了穷里乳驹慎行释绂态状停辛贮苦妥慎拖鞋亡绝无航五奸萧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