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改调的意思、改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改调的解释

(1).改变音调。《庄子·徐无鬼》:“夫或改调一弦,於五音无当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动,未始异於声而音之君已。” 唐 王建 《宫词》之八六:“玉簫改调筝移柱,催换红罗绣舞筵。” 宋 苏轼 《定惠院颙师为余竹下开啸轩》诗:“饮风蝉至洁,长吟不改调。”

(2).调任他职。《清会典事例·内务府·升除》:“其人不甚相宜,即於补授之后,原可酌量改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改调(gǎi diào)是汉语复合词,由“改”(变更、调整)与“调”(音调、职务)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改变原有的曲调或职务安排,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变更曲调或音律

    指在音乐演奏或歌唱中调整原有的旋律、调式。

    例:古琴演奏中,乐师常根据情感需要临时改调。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422页。

  2. 职务或岗位的变动

    古代多指官员职位调动,现代泛指工作调整。

    例:宋代官员任职三年后常需改调他职。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6卷,第108页。


二、专业领域延伸义

  1. 音乐术语

    • 转调(Modulation):乐曲进行中从一个调性转换到另一调性,属专业创作手法。
    • 移调(Transposition):整体升高或降低音高以适应演唱/演奏需求。

      注:“改调”在专业语境中更倾向指非技术性的临时调整。

      来源:缪天瑞《音乐百科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2018年,第214页。

  2. 古代官制用语

    明清时期官员任职制度中,“改调”指平级调动至不同地区或部门,区别于升迁(升擢)或降职(左迁)。

    例:《明史·职官志》载:“考满称职者升,不及者降,品秩相同者改调。”

    来源: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卷七十二。


三、语用差异提示


语源参考

“改”见于甲骨文,象手持杖击打器皿(“攴”),表修正之意;“调”从言从周,本义为和谐(《说文解字》),后引申为音律、调配。两字组合最早见于《旧唐书·音乐志》:“武帝改制郊祀,另改调新声。”

权威文献链接(限于回复格式,仅标注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改调”一词在中文中有两层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改变音调
    原指音乐中调整音调或曲调,使其更和谐。例如:

    • 《庄子·徐无鬼》中描述“改调一弦”引发共鸣的典故;
    • 唐代王建《宫词》中“玉箫改调筝移柱”的描写;
    • 苏轼诗句“长吟不改调”也体现了这一含义。
  2. 调任他职
    指官职或职位的变动调整。例如:

    • 《清会典事例》提到官员“酌量改调”以适应岗位需求。

二、扩展与用法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处细节,可参考相关古籍或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奥斯卡奖宝髻岔道承顺辞职从绳黛痕当耍地符丁壮冻凝贩夫走卒烦难饭辙风和日丽阜盛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乖拆故器孤吟蔊菜红盘欢惬家丑不可外谈洁峻解隋际留计台酒巵既往不咎拘制客省倰竞亮话两面讨好廉能清正鲤趋龙珠緑叶緑花草悯伤鸟官暖蛋破绽谦冲棋布错峙散曲杀风景十八省市坊市赋霜皜外角玩皮纹丝没动无名火气五弦相克香培玉琢消声灭迹新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