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拘制的意思、拘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拘制的解释

(1).拘禁;系缚。 汉 焦赣 《易林·讼之巽》:“执囚束缚,拘制於吏。”《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詔吏人遭饥乱及为 青 徐 贼所略为奴婢下妻,欲去留者,恣听之。敢拘制不还,以卖人法从事。” 三国 魏 阮籍 《猕猴赋》:“婴徽纆以拘制兮,顾西山而长吟。”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耿先生》:“而明於道术,能拘制鬼魅。”

(2).一种伤骨科医疗方法。捆缚身体的某一部位,使它得到固定。《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器具总论》:“以竹片作圈,较膝盖稍大些须,再用竹片四根,以麻綫紧缚圈上,作四足之形,将白布条通缠於竹圈及四足之上。用於膝盖,虽拘制而不致痛苦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较之以器具从事於拘制者,相去甚远矣。”

(3).犹拘守。《宋书·颜竣传》:“夷狄之欲侵暴,正苦力之不足耳,未尝拘制信义,用輟其谋。”

(4).牵制。 宋 叶适 《纪纲一》:“其所以皆自立於窘匱衰乱之餘不可动摇者,岂非其分人以地,任人以兵,功有所望,罪有所归,截然自用而不相拘制哉?”

(5).管束。《天雨花》第三回:“若不严紧来拘制,怎能上进得成人。”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嗟彼羣黎,岂无知觉,始稍受其驾驭,继乃苦其拘制,所以二十年前羣起叛之,遂迎 义王 入都 罗马 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拘制"是汉语中具有多层含义的复合动词,其核心语义可归纳为通过约束手段实现控制目的。根据《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该词主要包含以下三个维度:

一、基本释义 指用强制性手段限制他人行动自由,常见于司法语境中表示"拘留管制"。例如:"法院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拘制措施"(《法学常用术语词典》)。这种用法在当代司法文书中仍保留着专业术语价值。

二、引申含义 在文学语境中可引申为精神层面的束缚,如清代李渔《闲情偶寄》所述:"拘制于礼法,不得展其才情",此处强调传统礼教对文人创造力的压抑。这种修辞手法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用以表现人物受困状态。

三、特殊用法 古代军事术语中特指布阵时的牵制战术,《武经总要》记载:"左翼拘制其锋,右军乘隙而进",生动描绘了战场上的战术配合。这种专业用法在现代军事史研究中仍具参考价值。

该词的近义词体系包含"拘束、制约、限制",反义词则有"解放、释放、放任"等,构成完整的语义网络。词性特征上兼具动词和名词双重属性,但在现代汉语中以动词用法为主流。

网络扩展解释

“拘制”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拘禁与束缚
    指通过强制手段限制人身自由,如逮捕或扣押。例如《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提到“敢拘制不还,以卖人法从事”,强调对非法拘禁行为的惩罚。

  2. 骨科医疗方法
    古代用于固定受伤部位的疗法,如《医宗金鉴》记载用竹片和白布条制作固定器具,使伤处“拘制而不致痛苦”。

  3. 思想或行为的拘守
    形容固守某种观念或规范,缺乏变通。如《宋书·颜竣传》批评“拘制信义”导致策略受限,强调僵化思维的负面影响。

  4. 牵制与管束
    既指军事或政治上的牵制(如“夷狄之欲侵暴,正苦力之不足”),也包含对人或事物的管理约束,如“管束”之意。

  5. 字形与核心含义
    单字“拘”本义为逮捕(“拘捕”),引申为限制(“拘束”),与“制”组合后强化了强制性管控的意味。


建议:若需更全面的古籍例证或医学细节,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及《医宗金鉴》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鞍马劳顿拔脚暴跳如雷摽摽煏爆别隝秘鲁卜凤步牵车猜灯插板常备嘲调差强人意城陬储祉打熬带局低切鸸鹋逢场作戏各处购办贯熟虎伥记忆菊酒魁刚溃决壼术两叶掩目列国列食陵兵里谚冒充面染母株平中青空赇讬三首六臂沙拉舍不得生滚神区失留屑历霜包私附死去活来琐碌天教贴征体候团营焐脚物竞无慝夏鼎显花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