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八省的意思、十八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八省的解释

清 康熙 时分 长城 以南行政区为十八省,即 河北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山西 、 河南 、 陕西 、 甘肃 、 福建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湖南 、 四川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后沿用为 中国 内地代称。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编》:“﹝新闻官﹞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以资圣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十八省是清代行政区划的重要概念,指内地汉族聚居区的核心行政区域,其范围基本沿袭明代两京十三省,是清朝直接管辖的核心疆域。以下从历史背景、具体构成及现代意义三方面阐释:

一、历史背景与定义

清朝入关后,为强化中央集权管理,在明朝行政区划基础上确立“十八省”建制。该名称正式出现于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分治为江苏、安徽两省后,标志着内地行政区划的定型。十八省与边疆地区(如满洲、蒙古、新疆、西藏)的藩部体制形成“内省-外藩”二元治理结构。

二、具体行政区划构成

十八省包括:

  1. 直隶省(今河北、北京、天津)
  2. 江苏省(含上海)
  3. 安徽省
  4. 山西省
  5. 山东省
  6. 河南省
  7. 陕西省(含甘肃东部)
  8. 浙江省
  9. 江西省
  10. 湖北省
  11. 湖南省
  12. 四川省(含重庆)
  13. 福建省(含台湾)
  14. 广东省(含海南、香港、澳门)
  15. 广西省
  16. 云南省
  17. 贵州省
  18. 甘肃省(1724年从陕西分出)

(来源:《清史稿·地理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三、现代意义与学术价值

这一概念在近代史中具有特殊意义:

(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清时期图组)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光绪朝朱批奏折》
  2. 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 复旦大学出版社
  3.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三联书店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十八省”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十八省”是清代康熙年间对长城以南行政区的统称,包含18个省份,后逐渐演变为中国内地的代称。这一概念源于清朝对明朝行政区划的调整,将原明朝的十五个承宣布政使司拆分重组而来。

二、历史背景

  1. 行政区划调整

    • 清朝初年将明朝的“湖广”分为湖南、湖北,“南直隶”更名为江南省后分为安徽、江苏,陕西则分出甘肃,最终形成十八省。
    • 明朝原有的两京十三省(北直隶、南直隶+13省)被重新整合。
  2. 地理范围

    • 主要覆盖长城以南的汉族聚居区,与清朝其他边疆地区(如东北、蒙古、新疆等)形成区分。

三、具体省份列表

根据权威来源,十八省包括:
直隶(今河北)、江苏、安徽、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注:不同文献中省份排序略有差异,但具体名称一致。)

四、历史意义

  1. 行政制度延续
    十八省延续了明朝的政治制度,与边疆地区实行不同治理模式。
  2. 文化象征
    该词后来被赋予文化内涵,成为汉族传统文化核心区域的代称。
  3. 文学与政治引用
    例如太平天国文献中曾用“十八省”代指中国内地。

五、补充说明

部分文献提到“十八省”在相面术中的隐喻用法,比喻内心复杂,但此含义非主流用法。历史地理层面的解释更具权威性。

别人正在浏览...

百鬼榜挞薄暮冥冥宝图悲剥备尝璧门不耻财迷柴天改玉窗屉粗粝道属导驺奉巾栉封勒钩箝观者如市贺礼横强呵脬捧卵河厅花旗回睛活结头兼收并录讦忤鯨鯊近年儁发吭气口辨栏竿灵羊伦色马球棉毛,棉绒拿大内庭怒号平洋地前年峭劲青坻秋凋球马求饶群会扫兀伤负售赇竖义蕵芜天问题画为所欲为污宫下辣手象衣仙人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