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解惰 ”。
“解隋”一词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
作为“解惰”的异体写法(主流解释): 读音为jiě duò,意为懈怠、懒散、松懈。这是目前更高权威来源(如汉典)的释义。例如:“他最近工作解隋,效率低下。”
字面化的历史典故解释(较少见): 部分低权威性资料(如、2)将其解释为“解救隋朝困境”,但这种用法在古籍和现代汉语中均未形成通用成语。隋朝(581-618年)因暴政短命而亡,理论上“解隋”可象征解救危难,但缺乏文献用例支撑。
建议:在正式文本或考试中,应采用第一种“懈怠”的解释。若在文学创作中想借用历史隐喻,需结合上下文明确语义。
解隋(jiě suí)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包括“解”和“隋”。
“解”字的拆分部首是“角”,总共有7个笔画。
“隋”字的拆分部首是“阝”,总共有8个笔画。
“解隋”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历史,指的是解救隋朝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解隋”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解隋”的汉字写法与现在相同,没有变化。
1. 他们团结一心,共同解隋,为国家的和平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2. 解隋之后,国家重新恢复了繁荣和安宁。
解决、解放、解除、解脱、解题
救隋、拯救隋朝
灭隋、毁灭隋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