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解隋的意思、解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解隋的解释

见“ 解惰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均未收录"解隋"一词。从汉语构词法分析,该组合存在以下两种可能性:

一、字面解构 "解"为多音多义字,在《说文解字》中注"判也,从刀判牛角"(汉典网,https://www.zdic.net/hans/%E8%A7%A3),本义指剖分动物肢体,后引申出解除、解释等二十余种含义。"隋"作朝代名时读suí,《康熙字典》注"杨坚受封于随,后去辵作隋"(国学大师,http://www.guoxuedashi.com/kangxi/),作为动词时读duò,通"堕",表坠落

二、特殊语境 可能为地方方言或古籍中的特殊组合,如《淮南子》有"解堕"一词,表松散坠落:"其作土也,执绳而制四方……至其衰也,解堕而失统"(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https://ctext.org/huainanzi)。但现行规范词典未将"解隋"列为独立词条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核实词形准确性,或考虑是否为"解惰"(懈怠懒惰)的形近误写。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有明确释义:"懈怠懒惰,如'夙夜匪解惰'"(商务印书馆2002版第10册,第943页)。

网络扩展解释

“解隋”一词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

  1. 作为“解惰”的异体写法(主流解释): 读音为jiě duò,意为懈怠、懒散、松懈。这是目前更高权威来源(如汉典)的释义。例如:“他最近工作解隋,效率低下。”

  2. 字面化的历史典故解释(较少见): 部分低权威性资料(如、2)将其解释为“解救隋朝困境”,但这种用法在古籍和现代汉语中均未形成通用成语。隋朝(581-618年)因暴政短命而亡,理论上“解隋”可象征解救危难,但缺乏文献用例支撑。

建议:在正式文本或考试中,应采用第一种“懈怠”的解释。若在文学创作中想借用历史隐喻,需结合上下文明确语义。

别人正在浏览...

八遐备料表异朝黻钞絶赤槿充备充壮锤金垂怜大鼓书代拜的历都卢得神都辇愕然干警功衰官茶观覩过见寒花晚节画箔简嘿椒叶家箦经塔津湿酒罍髻子康爵孔壁扣关愧行两次连厢犂庭逻逤槽帽凭袤远目莲戏内书房潜荟情操勤敏染须种齿溽热疏数书削送欵塌实网页游戏文襄五鼎亨物誉五月粜新谷无种象纬献纳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