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依照绳墨取直。《书·说命上》:“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諫则圣。” 孔 传:“言木以绳直,君以諫明。”
(2).比喻匡正君失。 唐 朱湾 《咏柏板》:“赴节心长在,从绳道可观。”《旧唐书·李蔚传》:“臣过忝渥恩,言亏匡諫,但举从绳之义,少裨负扆之明。”
(3).指笔直之木。比喻有用之材。 明 李贽 《八物》:“譬之於鸟则宾鸿,於兽则猎犬,於草则国老,於木则从绳。同於鸟兽草木,而又不同於鸟兽草木,则以其为鸟兽草木本类之独著耳。”
"从绳"是汉语中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可拆解分析如下:
一、字源构成 "从"字甲骨文作两人相随之形,本义为跟从、顺从,引申为遵循规则;"绳"字金文象形为多股纤维绞合的工具,既指具体的绳索,又派生出规矩、法度的抽象含义。二字组合构成"从绳",最早见于《尚书·说命》"惟木从绳则正"的记载,收录于《汉语大词典》第六卷。
二、语义层次
三、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保留在成语"木直从绳"中,常见于论述规范管理、道德建设的语境。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三版仍保留此词条,标注为书面用语。
“从绳”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指木工用绳墨作为基准来矫正木材的弯曲,使其笔直。这一含义源自《尚书·说命上》的记载:“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諫则圣。” 孔颖达注解为“木以绳直,君以諫明”,强调通过规范(如绳墨)达到正直的效果。
引申为臣子直言进谏以纠正君主的过失。例如唐代朱湾在《咏柏板》中写道:“赴节心长在,从绳道可观。” 《旧唐书·李蔚传》也提到“举从绳之义”,体现臣子对君主的规劝责任。
明代李贽在《八物》中以“从绳”比喻栋梁之材,强调其正直和实用价值。这一用法将物理的“直木”抽象为品德或才能上的优秀特质。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尚书》《旧唐书》等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
傲易逋禄称亭逞意臣孽寸尺丹字电掣风驰恶谥反意腹枵乖望家花佳丽城简赅讲员祭财神寄撘解离金水桥秬酒溃退喇夥蜡疗礼单鳞塍遛搭柳下道儿镂脂翦楮緑豆皮儿买东买西貌合行离毛头纸门窍面背命快民监秘书院内降旁尊平均工资剖豁破执牵叙趫敏轻怜重惜气郁人宗少艾石韦黍秀宫庭四代私欲碎女甜爽跳沫迢遥通裙瓦楞子斜岔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