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poil the fun] 破坏美丽的景物。比喻在欢快的场合使人扫兴
不叫局也太杀风景。——《孽海花》
(2) 另见“煞风景”
谓行为有损风光景物,以俗伤雅,败人兴致。 唐 李商隐 《杂纂》卷上:“杀风景:花间喝道,看花泪下,苔上铺席,斫却垂杨,花下晒裩,游春重载,石笋繫马,月下把火,妓筵説俗事,果园种菜,背山起楼,花架下养鸡鸭。”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七:“ 王荆公 步月中山, 蒋頴叔 为发运使,过之,传呼甚宠, 荆公 意不悦。 頴叔 喜谈禪, 荆公 有诗云:‘怪见传呼杀风景,不知禪客夜相投。’”《孽海花》第七回:“ 胜芝 道:‘不叫局也太杀风景。’” 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 龙华 的桃花虽已开,但警备司令部占据了那里,大杀风景,游人似乎也少了。”
“杀风景”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在欢快或美好的场合中,突然出现破坏气氛、令人扫兴的事物或行为。以下是详细解析: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或定语,含贬义。
适用场景:常见于社交、聚会、庆典等场合,强调对氛围的破坏性影响。
该成语反映了中国文化对“和谐氛围”的重视,倡导言行需符合场合需求,避免因个人行为影响群体情绪。其贬义色彩提醒人们注重社交礼仪的得体性。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用法实例或历史典故,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宋代诗词集(如晏殊、苏轼作品)。
“杀风景”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指某种事物或行为给人带来不愉快或破坏美好环境的感觉。这个成语可以拆分为“杀”和“风景”两个部分。
“杀”字是由“又”和“人”组成,表示用力压制、扼杀、破坏的意思。在古代汉字中,“杀”还可以写作“殺”(繁体字),字形上多出一个“殳”部分。
“风景”指的是美丽的景色或环境,可以拆分为“风”和“景”两个部分。风是指自然的风意,景即景色。
成语“杀风景”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最早出现在杨慎《日知录》:“暖。。。鸟事杀风景。”意思是指鸟类活动破坏了美好景色的享受。后来,这个成语的意义逐渐扩大,常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或事物破坏了美好环境或氛围。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杀”字有多种变体,如六朝隶书中的写法是“殺”,楷书中的写法是“杀”,还有秦汉时期的篆书写法是“殺”。不同的字体和时期,对于字形和笔画的表现有所不同。
例句:
1. 这些垃圾随处乱丢,真是杀风景。
2. 他的冷漠态度使整个晚会都变得很杀风景。
3. 那位衣着奇特的女士成为了旅游胜地最大的杀风景。
一些相关的词语有:
组词:风景如画、美不胜收、独一无二
近义词:破坏气氛、令人不悦的事物、影响美感的行为
反义词:景色宜人、美丽如画、使人愉悦的事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