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负恩背义的意思、负恩背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负恩背义的解释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新唐书·列女传·杨庆妻王氏》:“ 太宗 攻 洛阳 , 庆 谋与 王 归 唐 ,谢曰:‘ 郑 以我奉箕箒者,缀公之心。今负恩背义,自为身谋,可若何?至 长安 ,则公家婢耳,愿送我还 东都 。’” 明 宋濂 《燕书》之十六:“君子曰:‘负恩背义,人弗戮,鬼斯戮之矣。’”亦作“ 负恩忘义 ”。 元 施惠 《幽闺记·虎头遇旧》:“紧降堦,释缚扶将起,是兄弟负恩忘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负恩背义

释义:指辜负他人恩情,违背道义良知,形容人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的行为。


一、字义分解

  1. 负:
    • 本义为“背负”,引申为“违背、辜负”。《说文解字》释:“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
  2. 恩:
    • 指恩惠、情谊。《说文解字》:“恩,惠也。从心因声。”
  3. 背:
    • 本义为“脊背”,引申为“违反、背离”。《广雅·释诂》:“背,违也。”
  4. 义:
    • 指道义、正义。《孟子·告子上》:“义,人之正路也。”

合成词义:四字组合强调对恩情的辜负与道义的背叛,属贬义成语。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负恩背义: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16年。

  2.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受恩惠而忘报答,反而违背正义。”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21年。

  3. 王力《古代汉语常识》:

    “此类成语多源于历史典故,如《后汉书》载‘受恩不报,背义忘忠’,后凝练为‘负恩背义’。”

    来源:商务印书馆,2002年。


三、经典用例与语境


四、近义与反义词


五、引用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2.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21年。
  3. 王力《古代汉语常识》,商务印书馆,2002年。
  4. 《晋书·卷六十二·刘琨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5. 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注:本文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及文献,未添加无效链接以符合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负恩背义”是一个贬义成语,形容人忘记他人恩德、违背道义的行为,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和好处,做出损害对方利益或不符道义的事。核心含义强调对恩情的辜负与道德准则的背离。

二、词语结构解析

三、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新唐书·列女传》中杨庆妻王氏的故事:王氏拒绝丈夫背叛郑国投靠唐朝,直言“今负恩背义,自为身谋,可若何?”。明代宋濂《燕书》中也有“人弗戮,鬼斯戮之矣”的批判性引用。

四、用法与近义词

五、使用场景举例

可用于描述历史人物(如背叛恩主的臣子)、现实人际关系(如受助后反目)等情境。例如:“他受导师栽培却窃取研究成果,实属负恩背义。”

该成语警示人们应常怀感恩之心,遵守道义准则。如需更多用例,可查阅《新唐书》《燕书》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傲然八卦教悲酸碑帖便妍宾连搏颡残羹冷饭幨车长河镵刻赤紧的出国储户催産顿锡发标風邪凤音格别隔房拐卖海盗脚绷假士家务活蒺藜骨朵紧巴巴击石拊石涓毫举主两岐年莲台柳条边緑衣马牛其风门闾之望目翳女娲潜热琼梳跂仰上盗善秀释警诗灵输财助边树畜松风水月算盘天上麒麟通流屠割惟命是听五分午日系表斜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