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涓豪 ”。喻微末。《宋书·王僧达传》:“自处官以来,未尝有涓豪之积。”《旧唐书·崔彦昭传》:“不烦内库,有助涓毫;不假外藩,有进丝发。” 宋 苏舜钦 《杜公让官表》:“虽无勤瘁,无补涓毫。”
涓毫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涓”与“毫”两个语素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的释义,其核心含义为“极其微小的量”,常用于比喻事物细微到难以察觉的程度。以下从词义、词源、应用场景三方面展开分析:
基本释义
“涓”本义指细小的水流(《说文解字·水部》),引申为“微小、点滴”;“毫”原指动物细毛(《玉篇·毛部》),后扩展为极小的计量单位(如“毫厘”)。二者组合后,“涓毫”强调事物在体量或程度上的极度微小性,例如“不取涓毫之利”形容不占取分毫利益(参考《汉语大词典》)。
词源解析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如《淮南子·俶真训》中“不以涓毫自营”,指不为私利谋划。唐宋时期广泛用于诗文,如杜甫《北征》“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发。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仇兆鳌注引宋人评语“言战功虽涓毫必录”,体现对微小功绩的重视(参考《全唐诗注解》)。
应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涓毫”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两类语境:
近义与反义词
近义词包括“锱铢”“毫厘”,均表微小量;反义词为“磅礴”“浩渺”,形容宏大范畴(参考《同义词反义词词典》)。
“涓毫”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uān háo,其核心含义为“比喻极微末的事物”,常用于形容极其微小或不足道的量级。以下是详细解析:
本义
“涓”指细小的流水(如“涓滴”),“毫”指动物细长的毛(如“毫毛”),两者均代表极微小的存在。合用时,词义引申为“微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同义词
亦作“涓豪”,常见于古代文献,如《宋书》中“未尝有涓豪之积”,强调没有分毫积蓄。
该词多见于古文,用于谦逊表达个人贡献或事物的微不足道。例如:
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文学或正式场合中,仍可用于比喻“极小的量或价值”,如:“这些努力对全局而言,不过涓毫之益。”
如需进一步查阅例句或出处,可参考古籍《宋书》《旧唐书》或权威词典。
北焕卑室菶茸逼闷冰柱不能不朝饷车轮战宸阙尘事弹抨旦种暮成刀身谛勘法定代表人飞毛腿服俸拂性钢浇铁铸挂记官局沽泊辜雠锅炉过甚其词古诗故态复还合厝黄发台背毁坏户税胡言汉语见貌辨色计程车鸡鸣狗盗旌木拦网老油子潦原浸天鬣戟蠡种乱机卤化纶綍麻蝇拂魔魇墓所南书房年次鹏抟鹢退松茂泰晤士河糖精天昏地黑铜镪温濡握拳闲串宪准懈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