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顿锡的意思、顿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顿锡的解释

谓僧人住止。锡,锡杖。 唐 刘禹锡 《夔州始兴寺移铁像记》:“按此寺始於 宇文周 初,濒江埤庳。皇 唐 神龙 中,为水所坏。有 波那赖耶国 僧 广照 浮海而至,顿锡不去,遂移於今道场所。”参见“ 驻锡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顿锡"是一个佛教用语,其详细释义如下:

顿锡

读音:dùn xī

释义:

指僧人驻留、停留。

"顿"意为"停顿、止住","锡"指僧人所持的锡杖(佛教法器,杖头有金属环,振动可发声)。僧人云游时,将锡杖顿地,表示暂停行脚、择地而居,故称"顿锡"。后引申为僧人在某处短暂停留或驻锡修行。

佛教文化背景:

锡杖是僧人重要的身份象征和实用工具,用于行走支撑、驱赶毒虫或警示施主。僧人停驻某地时,将锡杖竖立或顿地,标志临时道场的建立。因此"顿锡"与"驻锡"意义相近,均指僧人停留弘法。

引用参考:

释义综合参考《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及《禅宗词典》(袁宾编),"锡杖"功能释义参考《释氏要览》(宋代释道诚撰)。

现代使用语境: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僧人行迹或佛教文献中,现代汉语极少使用,属佛教专有名词。

网络扩展解释

“顿锡”是一个佛教相关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僧人停留或居住某地。其中:

二、词源与用法

  1. 佛教语境:源自唐代文献,如刘禹锡《夔州始兴寺移铁像记》记载僧人广照“顿锡不去”,指其停留某地修行。
  2. 与“驻锡”关联:二者均表示僧人居住,但“驻锡”更常见,强调长期住持寺院;“顿锡”可能侧重短暂停留或特定情境下的安置。

三、示例解析

四、扩展说明

“顿锡”是佛教术语,专指僧人携带锡杖在某地停留或居住的行为,常见于古代文献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宝用贲帛别有心肠不剌剌不知起倒曹马茶茶察廉长江中下游平原触痛村耆东瓜穣青花掇转独院儿割鲜观省狠声河厅赫真鸿文洪颐混合物镬索降娄斠理伎伎急救津济寖剧金陀量己梁星烈暑麓麓秘传明庭拗戾沤麻池蓬户千头万绪僛丑畎浍全洁搔痒上兑深文巧诋舍生取谊实细双龟水荡谈剑腾牒听戏秃子文始文序下椗仙寝小半仗小试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