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屠割的意思、屠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屠割的解释

6*杀分割;屠戮。《淮南子·泰族训》:“今夫祭者,屠割烹杀,剥狗烧豕,调平五味者,庖也。”《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 国忠 走至西门内,军士追杀之,屠割支体。”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三:“自昔遘难初,城邑遭屠割。”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三:“日受人之仁,安坐不一报,游惰困穷,至於为人翦灭屠割。”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屠割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屠割是汉语中具有多重语义的复合动词,主要包含以下释义:

  1. 基本释义

    屠割指宰杀牲畜并分割其躯体,如《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解释为“屠宰并分割(动物肉体)”。该词由“屠”(宰杀)和“割”(切割)两个动词组合而成,强调动作的完整过程。

  2. 词源与引证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屠割最早见于《后汉书·仲长统传》:“鱼肉百姓,以盈其欲;报蒸骨血,以快其情。屠割天下,毒流四海。”此处“屠割”比喻统治者对百姓的残酷剥削,引申为暴虐统治。

  3. 比喻义与现代表述

    在现代汉语中,屠割可引申为对事物或群体的无情摧毁,例如“战争屠割了城市的文明”。此用法常见于文学及历史评论领域,体现词义的扩展性。

网络扩展解释

"屠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屠杀分割或屠戮,具有鲜明的暴力色彩。以下从三个方面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通过暴力手段将人或动物杀害后肢解,常见于描述大规模杀戮的残忍场景。该词组合了“屠”(宰杀)与“割”(切割)两个动作,强调杀戮过程的血腥性。

  2. 词源与典籍用例

    • 《淮南子·泰族训》记载祭祀时提到:“屠割烹杀,剥狗烧豕”,此处指宰杀牲畜的流程。
    • 《资治通鉴》描述唐代安史之乱时,杨国忠被叛军“屠割支体”,凸显战争暴行。
    • 清代顾炎武诗句“城邑遭屠割”则反映战乱对百姓的残害。
  3.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需注意其暴力属性,日常交流或正式写作中应谨慎选用,避免引发不适。

提示:如需进一步探究古代暴力词汇的语义演变,可查阅《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获取更系统的词源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哀痛欲绝百祥百折不回保修边畧毕钵罗鼈甲敝风敝衣粝食璨绮嘲噱车垫承办敕勒初场垂橐稛载唇齿音点水不漏點閲吊腰撒跨丰给奉盛海北天南函授大学讧争哗拉拉会法昏定晨省教演揭债兢惧就馆鸠僭鹊巢卷烟苦艾冷鼻凹陵德丽淫礼贽笼鞵搂包帽儿光密爱苗床氁毼墓陵闹閧奇花名卉欺惑青鰶鱼琼都如此而已挼挱弱行杀鸡哧猴上牢天忌土蝼无根水无往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