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緑衣的意思、緑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緑衣的解释

(1).《诗·邶风·绿衣》:“緑兮衣兮,緑衣黄裳。”相传此系 卫 庄姜 伤己之诗。古人以黄为正色,绿为间色,间色为衣,黄色为里,比喻尊卑倒置,贵贱失所。后因以“緑衣”为正室失位的典故。 唐 李德裕 《讨回鹘制》:“亟闻黄鵠之歌,失位自伤,宁免緑衣之叹,念其羈苦。”

(2).指非正色的下等服色。 汉 扬雄 《法言·吾子》:“緑衣三百,色如之何矣;紵絮三千,寒如之何矣。” 李轨 注:“緑衣虽有三百领,色杂不可入宗庙。”《新唐书·肃宗七女传》:“ 阿布思 之妻隶掖庭,帝宴,使衣緑衣为倡。”后因以“緑衣”为婢妾等人的代称。 明 王錂 《春芜记·瞥见》:“向春风枉却韶颜,做緑衣微贱。”《天雨花》第十五回:“你当日不肯充緑衣之数,朕今贵为天子,你若相从,你便是正宫皇后。”

(3). 唐 制六品、七品服用绿,饰以银。 明 制八品、九品着绿袍。见《新唐书·车服志》《明会典·冠服二·公服》。 唐 姚合 《武功县作》诗之十二:“自下青山路,三年著緑衣。”

(4).借指地位卑微的官员。 宋 陆游 《望永思陵》诗:“緑衣迎拜属车尘,草木曾霑雨露春。”

(5).指鹦鹉的绿色羽毛。 汉 祢衡 《鹦鹉赋》:“紺趾丹嘴,緑衣翠衿。” 唐 张祜 《再吟鹦鹉》诗:“未胜无丹嘴,何劳事緑衣。”

(6).指邮递员。 叶圣陶 《一个青年》:“绿衣颁简,伸纸怅然。”参见“ 緑衣人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緑衣”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释义及延伸用法如下:

一、本义与物象特征 “緑衣”指以绿色丝织品制成的服装。《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为“绿色之衣”,强调其色彩属性与服饰功能。古代文献如《诗经·邶风·绿衣》以“緑兮衣兮”起兴,通过绿色衣裳寄托怀旧之情。

二、文化象征体系

  1. 身份标识:周代“緑衣”为低阶官吏服饰,《礼记·玉藻》载“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士佩瓀珉而緼组绶”,注疏指緑衣属士人阶层礼服。
  2. 情感载体:在诗词传统中发展出特殊意象,如唐代温庭筠《更漏子》“緑衣偷结泪痕新”,将绿色服饰与相思情感建立符号关联。

三、语言学特征 该词属偏正结构复合词,遵循古汉语“颜色词+衣物类名词”构词规律。音韵学角度,“緑”属入声屋韵,“衣”属平声微韵,形成仄平声调配合,常见于韵文创作。

主要参考文献:

  1.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
  2. 孔颖达《礼记正义》(中华书局,2008校勘本)
  3.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修订版)

网络扩展解释

“緑衣”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正室失位的典故

源自《诗经·邶风·绿衣》的“緑衣黄裳”意象。古人以黄色为尊贵正色,绿色为次等间色,若绿色作外衣、黄色为衬里,则象征尊卑颠倒。唐代李德裕在《讨回鹘制》中以“緑衣之叹”暗喻失位之痛,成为后世文学中正室被取代的经典隐喻。

二、下等服色与身份象征

  1. 非正色服饰:汉代扬雄《法言·吾子》提到“緑衣三百”因颜色不纯而不可用于宗庙礼仪,成为身份低微的标志。
  2. 婢妾代称:唐代文献中“緑衣”常代指妾室或卑微者,如《新唐书》记载阿布思之妻穿绿衣为倡的典故。

三、古代官制中的品级标识

四、文学中的特殊意象

  1. 鹦鹉羽毛:汉代祢衡《鹦鹉赋》以“緑衣翠衿”形容鹦鹉绿羽。
  2. 现代引申:叶圣陶等作家曾用“緑衣”代指邮递员,取其绿色制服特征。

五、相关延伸

唐代“緑衫”与“緑衣”含义相近,均指低级官职(如元稹诗“与君依旧緑衫行”)。

以上解释综合了该词在历史、文学和制度中的多层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细节,可查阅《诗经》《法言》《新唐书》等原典或相关学术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骜很阿香车白鹿币抱方贲赉别人笔墨畦閟重残敝畅明齿印充耳锄诛怛咤迭声堵噎丰淳奉祠風陵堆赋归欤抚玩割地称臣跟随攻駮搆哄顾仲彝狠闇鸿体后边惑疾货值假居鹪枝焦灼机肠蒺藜襟宇极问烈栗六度笼街卖嘴棉网篾折子墨黑剖裁弃朝球球蛋蛋舍己芸人身契石碣顺始梳洗打扮随溜儿通谋剸繁治剧推问晚霁窝家无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