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敲打石磬。《书·益稷》:“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蔡沉 集传:“重击曰击,轻击曰拊。石,磬也。”《列子·黄帝》:“ 尧 使 夔 典乐,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簫韶》九成,凤凰来仪,此以声致禽兽者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语智·裴楷等》:“ 武帝 即位,有猛虎入 建康 郭,象入 江陵 。上意不悦,以问羣臣。无敢对者。 王莹 曰:‘昔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陛下膺録御图,虎象来格。’”亦省作“ 击拊 ”。 唐 杜甫 《朝享太庙赋》:“升降之际,见玉柱生芝;击拊之初,觉《钧天》合律。”《新唐书·礼乐志十一》:“宰相 张濬 为脩奉乐县使,求知声者,得处士 萧承训 等,校石磬,合而击拊之,音遂谐。”
“击石拊石”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析:
指敲打石磬的行为,其中“击”表示重击,“拊”表示轻击,两者结合体现演奏石磬时的不同力度与节奏。
多用于描述古代礼乐活动,或借喻和谐之音感化万物的意境。例如:“击石拊石,凤凰来仪”(《智囊补》)。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尚书》《列子》原文或权威注释(如蔡沉集传)。
《击石拊石》是一个成语,意为心慈手软、宽容大度。
拆分部首和笔画:
《击石拊石》的部首分别是「石」和「手」。其中,「石」是三画部首,「手」是四画部首。
来源:
《击石拊石》这个成语,是受到了《孟子》中的一句话所启发:「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何以报德?以直击慢,以礼拊心。」其中的「以礼拊心」就是指宽容大度、以德报怨,即击石拊石。
繁体:
繁体字是「擊石拊石」。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和现在有所不同,《击石拊石》可以写作「擊石拊石」。
例句:
1. 他常常以礼待人,对待他人也总是击石拊石。
2. 在争执中,她选择了击石拊石,避免了激化矛盾。
组词:
击石拊石的相关词语有:搬石砸脚、甘石下垂。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以德报怨、以德报德等。
反义词:
反义词可以是以怨报德、以怨报怨等。
总结:
《击石拊石》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宽容大度、以德报怨,是出自《孟子》的一句话。它的拆分部首是「石」和「手」,繁体字为「擊石拊石」。在古时候,写作「擊石拊石」。例句中可以使用「击石拊石」来表达宽容和宽宏大量的态度。与击石拊石相关的词语有搬石砸脚、甘石下垂,其近义词包括以德报怨、以德报德,反义词可以是以怨报德、以怨报怨等。
安忍葆臧备使捕掩不振残灯末庙畅泰承天命驰辔撺嗾错落不齐蹙损胆管单窭到家都市而姬壶海鷰黄虀回曲阍阀呼噪焦金流石吉莫鞾噤若寒蝉啾飕涓滴不漏控所馈答两角丱邌旦骊珠路蒲棉毛毯迷迷愣愣模本莫然内吸剂攀陟亲迎球式染薰任寄人舍桑枢韦带瑟韵申叔诗经释然赎死束修羊祀命棠梨宫贪俗罔殆瓦特五三向外晓畅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