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的意思、五分的详细解释
五分的解释
犹言五成,一半。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六:“ 芳华楼 ,前后植梅极多……至开及五分,府坐领监司来燕。”《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 王元椿 ﹞心里想道:‘这男女!不会得弓马的……’只有五分防备,把马慢慢的放过来。”
词语分解
- 五的解释 五 ǔ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
- 分的解释 分 ē 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俷 )。 散,离:分裂。分离。分别。
专业解析
“五分”的汉语词典释义详解
“五分”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有两层核心含义,分别涉及评价体系和度量衡单位:
一、 作为评价等级(最常见含义)
指在五分制的评价体系中,代表最高或最优的等级。通常用于学业成绩评定或某些考核体系。
- 释义: 在最高分为五分的评分标准中,表示最优异的成绩或表现等级。
- 示例: “他这次数学考试得了五分。” “该项目的完成质量可以评为五分。”
- 来源依据: 此释义是现代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通用标准,在各类现代汉语词典及教育术语规范中均有体现,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对分数制有系统说明,《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详细定义了等级评分制。
二、 作为重量单位(历史/特定领域)
指中国传统的市制重量单位“市分”的俗称。
- 释义: “分”是中国市制重量单位的一种,1市斤 = 10市两,1市两 = 10市钱,1市钱 = 10市分。因此,五分即等于0.5市钱,或0.05市两,或0.005市斤(即2.5克)。
- 换算关系:
- 1分 = 0.1钱 = 0.01两 = 0.001斤
- 五分 = 5分 = 0.5钱 = 0.05两 = 0.005斤 = 2.5克
- 示例: (多见于传统中药方、老秤或历史文献)“这味药材需要称取五分。” “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十分。”
- 来源依据: 此释义源自中国传统度量衡体系。其定义和换算标准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对“分”作为重量单位的解释,以及《中国度量衡史》(商务印书馆) 等专业著作关于市制单位的详细记载。
补充说明:
- 在特定方言或极少数非正式场合,“五分”可能有其他临时性或比喻性用法(如表示一半或中等),但这些用法未被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普遍收录为标准释义。
- 作为评价等级的“五分”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最核心的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五分”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五分”在汉语中主要有两种解释:
- 数量概念:指五成或一半,即50%。例如“开及五分”表示事物完成一半的状态。
- 评分体系:在特定历史时期(如20世纪50年代)曾被用作满分评价,相当于现今的100分。
二、古籍例证
- 《独醒杂志》卷六:“至开及五分,府坐领监司来燕。”描述梅花开放至半数时宴请宾客的场景。
-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只有五分防备”,指仅保持一半的警惕性。
三、使用场景
- 描述比例:常用于表示事物完成度(如“工程进度五分”)。
- 文学表达:通过“五分”营造留白意境,如“五分月色”暗指月光半明半暗。
- 历史评价:在特殊时期的教育体系中,曾作为最高学业评分。
四、补充说明
需注意现代语境中“五分”已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古籍或特定方言中。其评分含义具有时代局限性,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背判鄙流禅天蚩尤气宠遇垂绥从迹二灵泛常饭店放翻方颐扉页分鼎粉緑关托滚木古丸古筝含垢纳汙话次隍阱黄霉天会家灰身活死人讲切践国交货济侈惊电金楹纠折寄怨拉面两都亮天立后龙关面授机宜内虚蓬首便旋巧媚顷刻花轻刑群聚娆娆山中宰相折罚疏亮素鱼獭皮冠榻榻米惟日为岁无碍道场下浄象口喜酒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