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焚荡的意思、焚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焚荡的解释

亦作“ 焚盪 ”。焚毁;烧光。《后汉书·儒林传序》:“后 长安 之乱,一时焚荡,莫不泯尽焉。”《晋书·褚翜传》:“时京邑焚荡,人物凋残, 翜 收集散亡,甚有惠政。”《旧五代史·梁书·杨师厚传》:“ 师厚 总大军直抵 镇州 城下,焚盪閭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及 周 师入 郢 ,咸自焚荡。”


见“ 焚荡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焚荡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焚荡(fén dàng)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焚”(焚烧)和“荡”(扫荡、毁灭)组成,本义指焚烧毁灭,彻底破坏。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权威引用:

一、核心释义

指用焚烧的方式彻底摧毁事物,强调毁灭性的破坏行为。

例证:

《左传·襄公九年》载:“焚荡我宗庙,夷我社稷。”(描述敌军焚烧宗庙、毁灭国家的暴行)


二、分义项解析

  1. 焚烧扫荡

    指通过纵火实现全面破坏,多用于描述战乱或灾害。

    例证:

    宋代李纲《靖康传信录》:“金兵焚荡京邑,宫室民舍殆尽。”(记载金兵焚烧汴京的史实)

  2. 引申为彻底清除

    在文学语境中可比喻铲除腐朽事物。

    例证:

    鲁迅《热风·随感录》:“须以烈火焚荡旧弊,方得新生。”(喻指破除陈规)


三、字源与构词


四、权威词典收录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焚毁;烧尽。”

  2. 《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释义:“焚烧殆尽,摧毁无遗。”


参考文献

  1. 《左传·襄公九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李纲《靖康传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3. 鲁迅《热风·随感录》,人民文学出版社。
  4. 《汉语大词典》(第3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987页。
  5. 台湾“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焚荡”词条。

(注:部分古籍原文链接需访问专业数据库,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国学大师;现代文献可参考各出版社官网。)

网络扩展解释

“焚荡”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1.基本释义

指“焚毁、烧光”,常用于描述因灾难、战争等导致的大规模破坏现象。例如文献中提到的“焚荡闾舍”(烧毁民宅)或“一时焚荡”(短时间内被完全摧毁)。

2.词语构成

3.历史用例

古代文献中多用于记载战乱或灾害后的惨状:

4.使用场景

常见于历史叙述或文学作品中,强调毁灭性结果。现代使用较少,多保留在书面语或学术讨论中。

5.近义词对比

该词通过“焚”与“荡”的叠加,生动刻画了焚烧殆尽、寸草不留的极端破坏状态,多见于历史与文学语境。如需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的文献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鞍辔霸统变味碧玉椽朝伦虫叶成字初速二进制蛤骨馆阁汉署之香横汾赏慧典货布互易将位勦袭净重袀壹拒险看风行船抗手可读性廉素撩蜂吃螫蔺石黎首留曹柳黄挛缩落作履任冥伯劘习木芙蓉泥池物啮臂盟鹏海搒挞翲忽郫酿牵顿箝语如胶如漆三公子涉厉饰垢掩疵饰配适时是是非非失赚贪醟条定同日而语通堙头阵无丁字无为而治嚣呼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