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勦袭的意思、勦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勦袭的解释

剽窃他人作品;因袭照搬。 明 屠隆 《鸿苞》卷十七:“诗道有法,昔人贵在妙悟。新不欲杜撰,旧不欲勦袭。” 明 吴应箕 《与刘舆父论古文诗赋》:“虽好 子建 、 渊明 、 子美 之集,亦未尝勦袭其词。” 清 洪亮吉 《晓读书斋杂录·初录》:“《唐书·薛登传》尝上疏言,自 煬帝 设进士科,后生復相驰竞,赴速趋时,缉缀小文,名曰策学云云,足见士不读书,及临试勦袭之弊, 隋 唐 已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北方水利》:“书生不知古今异势,南北异宜,不曾广考载籍,并不细究掌故,第据兔园旧册,勦袭陈言,以之场屋对策可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勦袭(jiǎo xí)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权威辞书进行解释。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来源依据:


一、基本释义

  1. 剽窃他人言论或著作

    指将他人的言论、文章或学说窃为己有,属学术不端行为。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7卷,第108页。

  2. 武力剿灭并乘机袭击

    古代军事用语,指通过武力清剿并趁机发动突袭。

    来源:《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勦"字条目。


二、词源与结构分析


三、使用注意

  1. 现代语境:

    当代汉语中,“勦袭”一词基本被“抄袭”“剽窃”取代,仅见于古籍或学术研究。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658页。

  2. 混淆警示:

    勿与“抄袭”(chāo xí)混淆,后者仅指文字窃取,而“勦袭”涵盖言论、军事双重含义。


四、权威文献例证

“勦袭陈言,以为己说,学者之弊也。”

——清代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来源:顾炎武《日知录》,中华书局,2014年校注本,第1023页。


五、同源词参考

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及古籍用例,确保学术严谨性。如需进一步考据,建议查阅纸质版《汉语大词典》或《辞源》。

网络扩展解释

“勦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需结合发音和具体背景理解:

一、基本含义

  1. 读音与同义词
    读作chāo xí,与“抄袭”同义,指剽窃他人作品、言论或创意,将其作为自己的内容。例如《红楼梦》中曾用“剿袭《南华》庄子文”批评此类行为。

  2. 历史用例

    • 明代屠隆在《鸿苞》中提到“旧不欲勦袭”,强调创作应避免因袭他人。
    • 《礼记·曲礼上》中“毋剿说,毋雷同”也指不可剽窃他人观点。

二、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资料(如)提到“剿袭”读作jiǎo xí,意为“迅速消灭敌人的袭击”,但此用法与“勦袭”字形不同,且语境多指向军事行动,需根据具体文本区分。

三、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文学、学术领域,批评缺乏原创性的行为。例如清代洪亮吉在《晓读书斋杂录》中谴责“剿袭成语”的现象。

四、总结

“勦袭”的核心含义是剽窃,需注意与军事术语“剿袭(jiǎo xí)”区分。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百鍊镜宝饵卑鄙卑乱避雨陵材官将军长夜室颤悸城里宸命订补追琢躲债二庄严梵书粉笺怪咤观礼贯渠固定电话合道红虾皇恩忽喇叭忽期歼扑稽胡荆歌酒城吉云急棹卷角牸看死暌孤矻矻料莫溜平路塍冥迷奈向鸟耍排号配帝撇漩乾施乞假湫居人羣洒海剌石道输气倏眒搜扬侧陋饧粥托色伟人相诒献花萧悴遐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