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可读性的意思、可读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可读性的解释

[readability] 指书报杂志或文章内容吸引人的程度;读物所具有的阅读和欣赏的价值

此书的另一个特点是:生动有趣,可读性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可读性”指文本内容被读者轻松理解、流畅阅读的程度,是衡量文字表达清晰度和信息传递效率的重要标准。其核心包含以下层面:

  1. 语言层面
    用词通俗易懂,避免生僻词或过度专业术语;句子结构简洁,避免冗长复杂的从句嵌套。例如“实施优化方案”改为“改进方法”更易被大众接受。

  2. 逻辑结构
    段落层次分明,观点递进有序。使用小标题、分点说明等方式组织内容,帮助读者快速抓住重点。学术论文常用“问题-方法-结论”结构即为此服务。

  3. 视觉呈现
    排版设计影响阅读体验,包括合适的字号(建议正文14-16px)、行间距(1.5倍左右)、对比度(如黑底白字降低可读性)。纸质媒介还需考虑纸张反光、字体类型等因素。

  4. 受众适配
    根据读者群体调整内容难度。儿童读物采用大字注音,技术文档提供术语表,社交媒体文案则倾向口语化表达,均体现对目标读者认知水平的匹配。

提升可读性的方法包括:使用主动语态、拆分长句、增加过渡词、插入图表辅助说明等。可通过Flesch易读性测试等工具量化评估文本难度,一般得分60以上(满分100)适合普通读者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可读性

可读性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可和读。它的意思是指一个东西或者一个文本容易被理解、阅读或理解的程度。

拆分部首和笔画:

- 可:是由“口”和“八”两个部首组成,总计6个笔画。

- 读:是由“讠”和“由”两个部首组成,总计10个笔画。

来源:

可读性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的文化研究领域中。它被广泛用于评估和描述文学、教材、广告、网站和其他类似内容的易读性。

繁体:

在繁体中文中,可读性被写作“可讀性”,它的构成和意义与简体中文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历史上,汉字的写法经历了许多演变。可读性在古代写作“可閱”,这与现代的写法稍有不同,但仍然保持了相似的意义。

例句:

1. 这本小说的可读性很高,我一口气读完了。

2. 这篇论文的可读性很低,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理解。

组词:

1. 高可读性

2. 可读性评估

3. 低可读性

近义词:

易读性、文本理解度

反义词:

难读性、晦涩性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