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言中的山名。《庄子·至乐》:“ 支离叔 与 滑介叔 观於 冥伯 之丘, 崑崙 之墟。”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丘名,喻杳冥也。”
“冥伯”一词在古籍中有两种主要解释,具体含义需结合文献语境判断:
寓言中的山名
出自《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墟。”。陆德明释文引李颐注:“丘名,喻杳冥也。”此处“冥伯”象征幽深玄远之境,多用于道家思想中表达对虚无境界的探讨。
位高权重且有德行之人
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冥伯之德,上帝之性也。”。其中“伯”为古代贵族称号,引申为地位崇高、德行兼备的人物。此用法多用于赞美具有威望和道德修养的领导者。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文本语境选择适用释义。
冥伯是指在古代中国神话中,掌管冥界、管理阴间的神祇,也叫作冥王、地府,是对死者灵魂的归宿的地方。
冥伯的拆分部首是冖(mì)和亻(rén),共计11画。
冥伯一词的来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在繁体字中,冥伯的写法仍然是冥伯。
在古代,冥伯的写法可能会有些许变化。例如,在《广韵》中,冥伯写作"冥伯"或"冥表",而在《说文解字》中,冥伯写作"王冥"。
1. 传说中,冥伯会对死者进行审判,决定他们在阴间的等级和待遇。
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冥伯,人们应该积善行德,多做善事,以免在来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冥伯并不常在文言文中出现,因此很难找到与冥伯相关的组词。
冥伯的近义词包括冥王、阎王、地府等。
冥伯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但如果要对冥伯进行对比,可以考虑生命、阳间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