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飞兔的意思、飞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飞兔的解释

亦作“ 飞菟 ”。骏马名。《吕氏春秋·离俗》:“飞兔、要褭,古之骏马也。” 高诱 注:“飞兔、要褭,皆马名也。日行万里,驰若兔之飞,因以为名也。” 汉 应瑒 《驰射赋》:“羣骏笼茸於衡首,咸皆腰褭与飞菟。”《文选·陈琳<答东阿王笺>》:“譬若飞兔、流星,超山越海。” 李周翰 注:“飞兔、流星,神骏也。” 宋 王安石 《次韵舍弟遇子固忆少述》:“飞兔已闻追騕褭,太阿犹恨失龙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飞兔(fēi tù)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传说中能疾驰如飞的神兔,常作为祥瑞或神兽的象征。该词由“飞”(飞翔、快速移动)与“兔”(兔子)组合而成,并非现代常用词汇,主要见于古籍记载与神话传说中。以下从释义、文化渊源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详细阐释:


一、基础释义

飞兔指神话中奔跑速度极快、可腾空疾行的兔子,是古代文学与占卜文化中的虚拟生物。其形象融合了兔子的敏捷性与神兽的超自然能力,常与“赤兔”(红色神马)、“腾黄”(神马)等并称,象征迅捷超凡。例如《宋书·符瑞志》将“飞兔”归类为帝王德政所感召的祥瑞之一。


二、文化渊源与象征意义

  1. 神话溯源

    飞兔的传说可追溯至先秦文献。《淮南子·齐俗训》提及:“夫腾蛇游雾,飞兔乘云”,将其与腾蛇并列,强调其驾驭云雾的能力,体现古人将自然动物神格化的想象。

    来源参考:刘安《淮南子》卷十一〈齐俗训〉(汉典古籍《淮南子》原文

  2. 祥瑞符号

    在谶纬文化与史书符瑞志中,飞兔被视为天下太平的吉兆。如《宋书·符瑞志》载:“飞兔者,王者德盛则至”,赋予其政治象征意义,反映天人感应思想。

    来源参考:沈约《宋书》卷二十九〈符瑞志下〉(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宋书》原文


三、典籍用例与引申义

  1. 喻指骏马

    因“兔”在古代可代指良马(如“赤兔”),故“飞兔”亦被借喻为日行千里的神驹。曹植《名都篇》有“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之句,其中“双兔”即暗喻飞驰的骏马。

    来源参考:萧统《文选》卷二十七〈名都篇〉(国学导航《文选》原文

  2. 文学意象拓展

    后世文学中,“飞兔”渐成疾速意象的代称。明代小说《三国演义》描述吕布坐骑时称“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虽未直用“飞兔”,但“火龙”(赤兔马)的神速特质与之相通。

    来源参考: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国学网《三国演义》原文


“飞兔”作为汉语文化中的神话符号,承载着古人对速度与祥瑞的双重崇拜。其释义需结合典籍语境理解:狭义指神化之兔,广义可延伸至象征迅捷的意象(如骏马)。该词虽非常用词汇,却是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符瑞文化及文学隐喻的重要语料。

网络扩展解释

“飞兔”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飞兔”亦作“飞菟”,主要指古代传说中的骏马名,象征极快的速度与神性。其名称来源于“驰若兔之飞”的意象,形容马匹奔跑如飞兔般迅捷。

二、文献出处

  1. 《吕氏春秋·离俗》记载:“飞兔、要褭,古之骏马也。”高诱注:“日行万里,因以为名。”
  2. 《宋书·符瑞志》提到:“飞菟者,神马之名,日行三万里。禹治水,天应其德而至。”

三、其他释义

部分文献中,“飞兔”也指一种形似兔子的异兽,如《括地图》所述:“天池之山有兽如兔,名曰飞兔,以背毛飞。” 但此解释较少见,多被视为神话传说中的生物。

四、使用场景

五、补充说明

需注意,“飞兔”与“飞鼠”在少数文献中存在混用,但主流解释仍以骏马为核心。

别人正在浏览...

半妆并名布襦采办嘲戏绸缪束薪蹰踟代行单然盗逃大有为电冰箱调立蝶衣地籁饭牛歌凤语服猛格范关纽桂觞害咎悍骜河渡黑海海峡鹤爪花镜徽婳麾蚤掍成户限为穿桀骜不驯絜己敬意颶母课利鑛朴魁跣明离鸣玉曳组碰碰船皮屦前文人起波漆身铨次三摩地沙陲赡雅生驹生学家刷马殊擢贴脚体己铜印王驾吴姬械机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