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兆颶风将至的云晕,形似虹霓。亦用以指飓风。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颶风将至,则多虹蜺,名曰颶母。”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 南海 秋夏间,或云物惨然,则见其晕如虹,长六七尺。比候则颶风必发,故呼为颶母。” 宋 余靖 《和董职方见示<初到番禺诗>》:“客听潮鸡迷早夜,人瞻颶母识阴晴。”自注:“颶风欲至,西黑云起,谓之颶母。” 清 沉天宝 《公无渡河歌》:“中流颶母果为祟,狂飇拉杂翻朦艟。”
“颶母”是古代对飓风相关自然现象的特定称谓,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1. 基本定义
指飓风来临前的预兆性云晕,形态类似虹霓。这一现象多出现于南海秋夏季节,云层呈现长约六七尺的虹状光晕,古人通过观察此现象预测飓风。
2. 延伸含义
该词亦可直接代指飓风本身。如唐代李肇《唐国史补》记载:“颶风将至,则多虹蜺,名曰颶母”,说明古人将气象预兆与灾害本体统合命名。
3. 文献溯源
• 唐代刘恂《岭表录异》详细描述其形态特征与预测功能
• 白居易诗句“天黄生飓母”印证了该词在唐诗中的文学化运用
• 宋代余靖诗作中亦沿用此意象描述岭南气候
需注意的是,现代气象学中已不再使用该术语,其更多作为研究古代气象认知的文化词汇存在。
颶母是一个汉字词语,可以拆分为“颶”和“母”两个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部首和笔画。
1. 颶:部首风(风字旁),总笔画数10。
2. 母:部首毛(毛字头),总笔画数5。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颶母这个词的来源。
颶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的用法。古代的“颶”字表示风的强劲,猛烈的意思。而“母”字则表示母亲、女性的意思。因此,颶母这个词汇可以表示一个强势的母亲或女性。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颶母是一种繁体字的写法。在简体字中,我们常常使用“飓风母亲”来代替颶母。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颶母的样子可能和现在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篇幅有限,我们无法详细介绍其古代写法,希望你理解。
最后,让我们来举几个例句,以便更好地理解颶母的使用。
1. 她是个颶母般的女人,无论在事业还是家庭中,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
2. 这位颶母般的母亲教育出了一群优秀的子女。
在组词方面,由于颶母是一个比较特殊和复杂的词语,有一些组词可能不太常见。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颶母般、颶风、母性、母爱。
近义词:强势的母亲、强力的女性。
反义词:柔顺的母亲、温柔的女性。
希望这些解释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颶母这个词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