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魁跣的意思、魁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魁跣的解释

不戴帽并赤足。魁,通“ 科 ”。 清 黄周星 《垂虹桥新涨歌》:“我时魁跣坐高堂,同心之友劝倾觴。”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魁跣”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汉语词汇,具体释义如下:

  1. 词义解析

    • 根据清代黄周星《垂虹桥新涨歌》的用例,“魁跣”指「不戴帽并赤足」的状态()。其中:
      • “魁”为通假字,通“科”,意为不戴头巾或帽子;
      • “跣”本义即赤足,如《史记·滑稽列传》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可佐证。
  2. 语境分析

    • 例句“我时魁跣坐高堂”生动描绘了诗人不拘礼节、随意自在的形象。这种用法与古汉语中“科头跣足”(如《三国演义》描述张飞形象)的表达方式类似,均通过装束细节刻画人物状态。
  3. 使用建议

    • 该词属冷僻词汇,现代汉语已罕用。建议在阅读古文时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并注意通假字现象对词义的影响。由于目前可考来源权威性较低(),解读时需保持审慎态度。

若需进一步验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等专业辞书,或比对更多明清文献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h2>《魁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h2>

《魁跣》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一个人身材高大而粗壮。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体格健壮、威猛的人。

<\h2>拆分部首和笔画<\h2>

《魁跣》中的部首是“鬼”(第十吉部首),表示与鬼相关的事物。它的笔画数目是15画。

<\h2>来源<\h2>

《魁跣》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章中,用来形容人的形象卓越,挺拔伟岸。后来逐渐成为汉语词汇中常见的形容词。

<\h2>繁体<\h2>

《魁跣》的繁体字是「魁跣」。

<\h2>古时候汉字写法<\h2>

古代写作《魁跣》的方式是「魁諲」,这种写法在古代文献中可以找到。

<\h2>例句<\h2>

他身高两米,体态魁跣,给人一种莫大的威慑感。

<\h2>组词<\h2>

与《魁跣》相关的词语有:魁力、跣足等。

<\h2>近义词<\h2>

与《魁跣》意思相近的词语包括:魁梧、威武、壮硕等。

<\h2>反义词<\h2>

与《魁跣》意思相反的词语包括:瘦弱、纤弱、柔弱等。

别人正在浏览...

傲气白雉八相波势潮流承槃黐黏雠怼传习存心戴斗达喀尔淡伫盗夸灯灺傎倒东山贰部二蜀凤肺酚油桂堂好几赫羲华銮画名瘠薄进补九雉口义力道丽樵论友緑荫荫漫游凝竭霓云跑跑跳跳抛售朋友平忽牵援穷年尽气圈牢赛乌绳缨失桂世海他人诗杰试酌水态酸冷通谈伟德薇藿巍然违衷巷子写据昕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