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漆涂身。 战国 晋 豫让 为 智伯 复仇事。《战国策·赵策一》:“ 豫让 又漆身为厉,灭鬚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为厉披髮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司马贞 索隐:“﹝厉﹞音赖,癩病也。言漆涂身,生疮如病癩。” 明 陆垹 《篑斋杂著》:“知同漆身,义比采薇。” 清 刘震 《易水歌》:“报仇更比漆身苦,两人后先得死所。”
(2).以漆涂尸。为保存尸体的方法之一。《太平广记》卷九六引《纪闻录》:“﹝ 僧伽大师 ﹞至 景龙 四年三月二日,於 长安 荐福寺 端坐而终。 中宗 即令於 荐福寺 起塔,漆身供养。俄而大风歘起,臭气徧满於 长安 。”
“漆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文献原文,可参考《战国策》《史记》等古籍记载。
漆身是指用漆涂抹或涂刷在身体上,以达到装饰或保护的目的。通常用于古代的文化艺术表演、民俗活动或某些个人审美需求。
漆身的拆分部首是水,总共有12个笔画。
漆身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中国,具体流传和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古代人们使用自然界中发现的树脂(即漆树中提取的漆液)来进行身体装饰。
在繁体字中,漆身的写法为「漆身」,保持了原始的意思和拼音。
在古代,写作漆身的汉字是「漆身」,并未有明显的变化。
1. 他参加了一场传统舞蹈演出,漆身的装饰让他看起来神秘而迷人。
2. 在古代宫廷中,女性常常会漆身以展现自己的美丽和高贵。
1. 漆涂:用漆来涂抹。
2. 服装:穿戴在身体上的衣物。
3. 装饰:把美丽的东西添加到某物上,以增添吸引力。
涂身、彩身、染身
洗身、擦身、清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