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佞幸列传》载, 汉文帝 赐宠臣 邓通 以 蜀郡 严道 铜山,得自铸钱,而致巨富。后以“邓氏铜山”指财源或致富之资。《廿载繁华梦》第一回:“关部里一个库书,自委任 周庸祐 以来,每年的进项,不下二十万金,这一个 邓氏 铜山,倒要打点打点。”
“邓氏铜山”是一个源自西汉历史的典故,现多用来比喻巨大的财富来源或致富的资本。以下是详细解释:
历史背景
西汉时期,汉文帝将蜀郡严道的铜山赐予宠臣邓通,允许他自行铸造钱币。此举使邓通成为当时“十大富豪”之一,其铸造的“邓氏钱”流通全国,积累巨额财富。
出处与字面意义
典故出自《史记·佞幸列传》,原指邓通因拥有铜山开采权而暴富。字面含义即“邓氏家族(邓通)的铜矿山”,代指可铸钱的资源垄断权。
比喻意义
后引申为“稳定且庞大的财富来源”,常用于形容依靠特权或资源垄断获得的致富资本。例如《廿载繁华梦》中将其比作“财源”。
使用场景
现代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中,强调财富积累的特殊性,或讽刺依赖特权牟利的行为。例如:“他手握资源,犹如邓氏铜山,自然富甲一方。”
扩展说明:邓通的结局具有警示意义——汉景帝即位后剥夺其特权,邓通最终饿死街头。因此,这一典故也暗含“富贵无常”的哲理。
邓:部首⻃ (犬字旁),五笔编码:TVKW
氏:部首⺈ (气旁), 五笔编码:NDF
铜:部首⿆ (金字旁),五笔编码:QTGA
山:部首⼭,五笔编码:MN
邓氏铜山这个词是由地名邓州和铜山合并而成。邓州素有"铜城"的美誉,因其地下铜矿储量丰富而闻名。
邓氏銅山(繁體字)
邓:宀犬刂
氏:⺈气
铜:金⿺吨㇀爿
山:山
邓氏铜山储量丰富,是我国铜矿产业的重要基地。
邓州、铜矿、矿山、铜城
邓州銅山、邓氏銅礦、邓氏铜矿
无反义词
哀毁骨立柏皇宝策八音遏密悲丝边黎避放惨笑怅然承序赤麻愁楚出阁当阳电传淀粉殿头官调鹤房祀附审官房观风使汗鳖寒庶华盖教导队瘕疝戒备金鳷科禁科折阔狭兰筋老駞鸾凤禄班鲁连书卖技内范破五青袍白马磬石寝食不安权火驱骋趣务稍胜一筹牲豭诗貌使巧受主随河打淌贪玩陶侃之意吞墨汙下午正效死夏数心不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