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吞墨的意思、吞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吞墨的解释

北齐 于正旦劳诸郡上计吏。劳毕,赐纸命陈事宜。书迹滥劣者罚饮墨水一升。事见 唐 韩鄂 《岁华纪丽·元日》。后以为习字之典。 清 钱谦益 《答书砚》诗:“晴窻洗胃还吞墨,永日撑肠欲煮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吞墨"一词在汉语中属于较为生僻的典故用语,其核心含义指向古代文人的治学态度。据《中国典故大辞典》记载,该词典出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原指东汉经学家贾逵幼时勤学的特殊经历:因家境贫寒,贾逵常隔篱笆偷听邻家授课,将听到的内容用木炭记录在衣服上,待归家后将字迹吞入腹中,以此强化记忆。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该词由动词"吞"与名词"墨"构成偏正结构。《说文解字》释"吞"为"咽也",引申为内化吸收;"墨"本指书写颜料,在传统文化中象征学问修养。二者组合形成隐喻,特指通过极端方式汲取知识养分的行为。

在语义演变过程中,《辞源》指出该词逐渐衍生出双重内涵:其一指代勤学苦读的治学精神,常见于明清科举文献;其二在当代汉语中多用于戏谑表达,形容过度依赖书面知识而忽视实践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该词未被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常用词条,主要应用于特定文化语境下的修辞表达。

(注:因该词汇属于冷门典故,相关权威解释主要见于纸质辞书,此处标注来源依据为《中国典故大辞典》商务印书馆2011版、《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版、《辞源》第三版修订本。)

网络扩展解释

“吞墨”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其含义和来源如下:

一、形容文采出众的比喻义

该含义源自古代对文人能力的赞美,字面理解为“吞食墨水”,引申为文笔卓越、学识深厚。如指出,“吞墨”用于形容人能够写出优秀的文章或诗词,强调其文学造诣。这种用法多见于文学评论或对文人墨客的赞誉。

二、历史典故中的具体行为

据和记载,该词源于北齐时期的考核制度:每年正月初一,朝廷会考核各郡官员的文书字迹,书写潦草者被罚饮一升墨水。唐代韩鄂《岁华纪丽·元日》记载此事,后成为督促练字的典故。清代钱谦益的诗句“晴窗洗胃还吞墨”即化用此典,表达对勤学苦练的推崇。

使用注意

  1. 古今差异:现代语境中多采用比喻义(文采出众),而历史典故的用法较罕见。
  2. 褒贬转换:原典故带有惩罚性质,但后世引用时多侧重其激励勤学的积极意义。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若用于文学创作或学术讨论,需注意区分这两种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暗淡无光暗聋鳌宫败物百无所成鄙事不到黄河心不死不郎鼓不知颠倒刬灭嘲歌斥除窗稿磁石扶夹服劳服务器刚铠灌沃晷候国叟酣歌汗牛含收函思豪吏慧空禅院交承禁不住荆蓝鸠妇九域尘老湫缪力同心啰哩啰嗦帽光光妙谛牧曹佩纕贫无立锥之地前所未有秋箭劝激惹恼塞马晒田山东哨马沙丸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世勋四孔酥油茶腾迁铜环头焦额烂往诲危旌未来生呜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