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鸾鸟与凤凰。 汉 刘向 《九叹·远游》:“驾鸞凤以上游兮,从玄鹤与鷦明。”《西京杂记》卷一:“ 武帝 匣上,皆鏤为蛟龙、鸞凤、龟麟之象。”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虽啸旨沦亡,不闻鸞凤之响,而琴引未沫,如听水仙之吟。”
(2).比喻贤俊之士。《楚辞·贾谊<惜誓>》:“独不见夫鸞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壄。” 王逸 注:“以言贤者亦宜处山泽之中,周流观望,见高明之君,乃当仕也。” 唐 韩愈 《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劝君善饮食,鸞凤本高翔。” 陈去病 《重九歇浦示侯官林獬仪真刘光汉》诗:“凄迷鸞凤同罹网,浩荡沧瀛阻远游。”
(3).比喻君王。《敦煌曲子词·菩萨蛮》:“良以安国部,金(今)喜迴鸞凤。”《旧唐书·马周传》:“ 太宗 尝以神笔赐 周 飞白书曰:‘鸞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4).比喻美人。 唐 卢储 《催妆》诗:“今日幸为 秦 晋 会,早教鸞凤下妆楼。”
(5).比喻夫妇。《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鸞凤之配,虽有佳期;狐兔之悲,岂无同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岂有百岁不拆之鸞凤耶!”参见“ 鸞凤和鸣 ”。
鸾凤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对祥瑞神鸟,通常作为复合词使用。《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鸾鸟与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二者并称时多用于象征吉兆或美好事物。在《说文解字》中,“鸾”被释为“神灵之精,赤色五彩,鸡形,鸣中五音”,“凤”则被描述为“神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鹳颡鸳腮,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二者均被赋予超自然的生物特征。
从文化象征体系分析,鸾凤具有三重核心意象:其一为婚姻美满的隐喻,源自《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中“凤凰于飞,和鸣锵锵”的典故,后世逐渐演变为“鸾凤和鸣”的固定搭配,成为夫妻和谐的代称;其二喻指德才兼备之人,如《楚辞·九章·涉江》所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以鸾凤远去暗喻贤士遭贬;其三承载着祥瑞预兆功能,《山海经·西山经》记载“见则天下安宁”,将其出现与政通人盛世景象相关联。
在语言应用层面,该词存在历时性演变。先秦典籍多单用“鸾”或“凤”,如《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至汉代《乐府诗集》出现“鸾凤翔兮”的并置用法,唐代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则使该意象完成文学化定型。现代汉语中仍保留“鸾凤和鸣”“攀龙附凤”等成语,保持着强大的文化生命力。
“鸾凤”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详细解析:
鸾凤指两种传说中的神鸟:
小知识:在古人名中,“鸾凤”常被用作名字元素,寓意高贵与祥瑞,如女性名“玉鸾”“凤仪”等。
闇王榜首跋涉山川备文避军三舍碧暖座部落残心铳炮翠翰癜风刁悍雕勦迭扑地市恶叉白赖風疙瘩風臺勾征鬼鬼祟祟豪迈好一歇横海纛怀瑾握瑜狐鬼汇款箭端降口检字法接待室矜从馂豏枯身论黄数白眉下添眉黏米凝正滂汩屏风九迭屏户啓惎山圈食利舐痈吮痔失真瘦骨如柴甩卖索牛苏绣螳螂之卫通潮痛酷婉秀僞学问禁无悖诬栽闲接选举谐因夕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