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夏数的意思、夏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夏数的解释

指夏历。《左传·昭公十七年》:“火出,于 夏 为三月,于 商 为四月,于 周 为五月。 夏 数得天。” 杜预 注:“得天正。” 孔颖达 疏:“斗柄所指,一岁十二月分为四时, 夏 以建寅为正,则斗柄指东为春,指南为夏,是为得天四时之正也,若 殷 周 之正则不得正。”《逸周书·周月》:“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易之道, 夏 数得天,百王所同。”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周礼>时月》:“而时从 夏 正,月从 周 正,或未剖析,是以表而出之如左,以为治《周礼》者一助,且以明 夏 数得天, 周 人并不废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大词典》对"夏数"的释义包含两层核心含义:一是指夏历(农历)特有的置闰法则,二是指夏季农时计算体系。该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七年》"夏数为得天"的记载,体现古人通过观测夏至日影确立历法基准的传统。

从历法角度解释,"夏数"特指以夏至为基准的阴阳合历系统。据《后汉书·律历志》记载,这种历法通过"立仪表,测晷景"建立回归年长度标准,其置闰法则遵循"归余于终"原则,将闰月置于年终,形成"三年一闰,五年再闰"的周期规律。

在农时应用层面,《齐民要术》引《四民月令》强调"夏数重时",指夏季作物生长需精确计算"三伏"时段。古代农学家陈旉在《农书》中具体说明:"夏数分芒种、夏至、小暑三候,每候五日,以计田功",这种将夏季划分为十八候的体系,构成农耕活动的时间坐标。

现代《汉语大词典》编纂委员会考证指出,"夏数"在方言中保留特殊用法,如晋语区仍用"数夏"指代梅雨期计算。该词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被定义为"中国传统历法中夏季时令计算模型",其科学价值在于建立太阳黄经与物候变化的对应关系。

网络扩展解释

“夏数”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具体分析:

  1. 指夏历(传统历法)
    源自《左传·昭公十七年》及《逸周书·周月》,其中“夏数得天”指夏代历法符合自然规律。夏历以正月建寅(寅月为岁首),与四季节气相合,被认为更符合天象运行。例如:

    • 《左传》提到:“火出,于夏为三月”,说明星象与夏历月份对应;
    • 清代学者夏炘在《学礼管释》中强调“夏数得天”的历法优势。
  2. 现代引申为时间短暂(成语)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夏天日子过得快”,比喻光阴易逝,提醒人们珍惜时间。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撑,可能是现代引申或误传。

建议注意:在学术或历史语境中,“夏数”通常指夏历;若在文学或口语中比喻时间短暂,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日飞升白兔御史襃姒畚局宾朋鉢釪参牟子参数岑石産妇长徽赤朴驰瞻箠掠春蚓笔单纯当意到顶喋聒端溪蹲班房反棹孚乳公啓瑰逸鸿渐之翼后序兼揽笺注惊惶失措景趣禁门窭囏开缺廓落羸疾类同历观零族冒眩梅词靡类冥惷磨蚁平理敲矢气尽青娥殿脚旗旆人俗柔煦鋭标搔屑石宫思旧耸身条卓薙发亡奔消绝